正文 第32章 後記(1 / 1)

大學生就業難,這在前幾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今天這一嚴峻的事實卻擺在了社會的麵前,更擺在了每位大學畢業生的麵前。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下崗、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加之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後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湧入城鎮,無形中增加了畢業生就業壓力。外籍人員、“海外兵團”的湧入與回歸,也對大學生的就業空間,尤其是對較高層次的就業空間產生了“擠占”之勢。據教育部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和畢業後待就業人數一直處在較高的增長狀態:2001年至2008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從115萬增長到559萬;2002年至2007年,全國待就業大學生人數從36.9萬增長到上百萬。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業已成為一場激烈的生存競爭。

在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與實際需要就業人數形成突出矛盾的形勢下,客觀認識就業形勢、準確進行就業定位、主動適應市場選擇,是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前提。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大眾化就業理念。我們認為,畢業生就業問題除了客觀上受到社會經濟狀況、人才市場成熟與否、求職信息暢通程度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外,畢業生的主觀因素同樣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畢業生是否能正確認識國家就業政策,是否具有成熟的就業理念和就業心態,是否具有適應市場、應變市場的能力,是否確立了與個人能力相匹配的就業期待,諸如此類的主觀因素對能否順利求職同樣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打開就業思路的鑰匙》這部書,是以幫助畢業生在擇業中少走彎路,從容自信地麵對市場選拔,找到理想的就業單位,走好人生重要的一步為目的而編著的。該書的編撰宗旨是,針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學生所處的就業環境,以貼近學生智力、能力、心理、期望等多重因素為基點,從大學生就業形勢、就業的演變及現狀、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個人職業定位與分析、就業準備與技巧、從業過程中的角色轉變等六個層麵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從理論到實踐給予闡釋、加以指導,以期幫助他們從就業的盲目性、幻想性、焦慮感、困惑感中及時解脫出來,最終以一種理性且實效的態度麵對挑戰與選擇,並尋找到切合實際的理想歸宿。應該說,時代性、務實性、善意性、針對性、指導性是本書編者撰寫的初衷和希望達到的境界。

此外,基於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出於為畢業生考慮,筆者希望借此書出版表達長久積貯在心裏的感言,即作為大學畢業生,我們應適應新形勢,及時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和定位,樹立自主擇業和多元就業的意識,構建市場經濟下的就業觀,確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思路,真正把擇業觀念納入市場引導、自主就業的軌道上來,避免“有業不就”導致到頭來“無業可就”的結局。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中所涉及的政策規定一方麵與以往國家就業政策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另一方麵又隨著國家就業及人事製度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調整變化,敬請讀者注意查閱當年國家就業方麵的相關政策。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引用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著述,也參考和引用了互聯網上的一些報道,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注明。在此,筆者謹對他們的創造性成果,表示崇高的敬意並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由陝西理工學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這使我心存感激。

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陝西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陝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長保先生在百忙中為本書寫了序;陝西省教育廳學生處副處長、陝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韓公營先生,陝西省大學生就業中心田武全老師,陝西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義明教授和副校長張社民教授對本書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陝西理工學院科技社處長趙樺教授、科長胡儀元教授、陝西理工學院政策研究室許廣盛教授、陝西理工學院文學院博士傅興林教授、陝西理工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院長王中鋒教授、副院長王文禮教授、研究生李強老師、陝西理工學院經濟與法學學院思想政治教研室方學軍主任、陝西理工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級調研員翟寶清副教授、陝西理工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青雲主任、張斌副主任、陝西理工學院大外部周建國副主任、外語係教工黨支部書記陳番老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傅朝榮社長和總編辦主任丁輝均提供了諸多幫助和支持。在此,筆者由衷地向他們道一聲謝謝!

由於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本書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並批評指正。

編著者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