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號稱世界民族博物館。全境有16 個民族自治共和國:巴什基爾自治共和國(首府烏法),布裏亞特自治共和國(烏蘭烏德),達格斯坦自治共和國(馬哈奇卡拉),卡巴爾達-巴爾卡爾自治共和國(納爾奇克),卡爾茨克自治共和國(埃利斯塔),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彼得羅紮沃茨克),科米自治共和國(塞克特卡爾),馬裏自治共和國(約什卡爾),莫爾多瓦自治共和國(薩蘭斯克),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奧爾忠啟尼則——現改稱符拉基高加索),韃靼自治共和國(喀山),圖瓦自治共和國(克孜爾)、烏德穆爾自治共和國(伊熱夫斯克),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格羅茲尼),楚瓦什自治共和國(切博克薩雷),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雅庫茨克)。
此外,俄羅斯聯邦還設有6 個邊疆區:阿爾泰邊疆區(巴爾瑙爾)、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克拉斯諾達爾)、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海參崴)、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5 個自治州:戈爾諾 -阿爾泰自治州、阿迪格伊自治州、哈卡斯自治州、卡拉恰耶夫 -切爾克斯克自治州及猶太自治州(中心位於比羅比詹,20 萬人口);1 0 個自治區:科米 -彼爾米亞茨基邊區(17 萬人,中心庫德姆爾卡)、漢特曼西斯克自治區(67 萬人)、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2 0 萬人、薩列哈爾德)、阿金斯基布裏亞特自治區(7 000 人,阿金斯科耶)、泰梅爾自治區(5 萬人,杜金卡)、埃文基自治區(2暢2 萬,圖拉)、涅涅茨克自治區(5 萬人,納爾楊 -馬爾)、烏斯季 -奧爾登斯基 -布裏亞特自治區(13 萬人)、科裏亞克自治區(4 萬人,帕拉納)以及楚科奇自治區(14 萬人,阿納德爾)。俄羅斯聯邦主要行政機構是49 個州,三級製自治共和國、自治州與自治區、州與區。
根據2003 年統計,在俄羅斯境內就有160 個民族,其中俄羅斯人占總人口的82%,占絕對優勢,俄聯邦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約1 190 0 萬。應該說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源於同一祖先,它們的祖先是 9—13 世紀形成的古羅斯部族。古羅斯人逐步分化為三個民族: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隨著沙俄的對外擴張,俄羅斯人逐步擴大自己的領地。到19 世紀中期,俄羅斯人又形成南方支係、北方支係和中部支係,其語言、服飾、禮儀、建築風格等方麵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中部支係就是十月革命前俄國的哥薩克(突厥語:“自由自在的人”),他們是1 5—17 世紀俄國農奴製分化中形成的,以頓河流域大草原為根據地的一個支係。他們能征善戰,在沙皇征服西伯利亞、中亞及高加索過程中充當急先鋒,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他們長期享有各種特權。十月革命後其特權被取消,多數參加農業勞動。此外,俄羅斯人主要族群還有白海沿岸的沿海族群,阿爾泰地區的舊教派族群,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還有不少帶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若幹小族群。
在蘇聯解體之後,在俄羅斯境內還生活著2664 萬非俄羅斯民族,其中人口比較多的有韃靼人、烏克蘭人、楚瓦什人、巴布基裏亞人、摩爾多瓦人、白俄羅斯人、日耳曼人等。在俄聯邦境外還生活著3000 萬俄羅斯人,約占全部俄羅斯人的17暢4%。非俄羅斯族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他們所擁有的自治州、自治區域卻占俄聯邦版圖的53%以上,而且這些地區的資源十分豐富。在蘇聯解體前夕,各加盟共和國與中央的主權爭奪戰不斷升級,民族獨立運動此起彼伏,政局混亂引發了俄聯邦境內的分裂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特別是在40 多個民族混居、使用數十種語言及方言的北高加索地區,曆史上的民族矛盾及新產生的族際隔閡相互作用,終於導致了一場震驚世界的車臣戰爭。
車臣 -印古什自治共和國南鄰格魯吉亞,北接斯塔夫羅波爾邊境區,西接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麵積1 萬多平方公裏,不足俄幅員的 0暢1%。1986 年人口 120 多萬。其中車臣族占53%,印古什人占 12%。居民以穆斯林為主,信奉伊斯蘭教。車臣人素以英勇善戰著稱,民族意識極強。19 世紀中期,沙俄經過 40 年的高加索戰爭,才於 18 59 年將車臣並入帝國版圖。1 91 7 年後車臣與印古什合並。19 44 年斯大林以車臣人與希特勒合作為由,將車臣人整族強行遷出家園,直到 1957 年時才恢複自治,一些車臣人才返回家鄉。
1991 年9 月16 日,車臣人、退役軍人杜達耶夫將車臣原領導紮夫加耶夫等人趕下台,奪取了首都格羅茲尼的權力。同年1 0 月27 日,杜達耶夫當選車臣總統,他隨即宣布車臣將脫離俄聯邦獨立,遭到俄總統葉利欽及議會的反對。此後,杜達耶夫部隊與俄聯邦進行了長達5 年的武裝衝突:1994 年12 月11 日雙方開始激戰,至少有8 萬人死於這場內戰之中,其中絕大多數人是車臣平民百姓。此後,俄羅斯曾三次派人暗殺杜達耶夫未果。1996 年4 月21 日深夜,俄羅斯空軍依靠衛星定點技術,發射了兩枚空對地導彈,將正在與莫斯科一要人通話的杜達耶夫擊斃。但是,車臣危機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此後,雙方一直在進行和談。直到19 97 年9 月27 日,報上載文講,俄聯邦與車臣的和談破裂。車臣領導人說,俄聯邦若不承認車臣獨立,他們將無法保證由阿塞拜疆穿過車臣的境內通往新羅西斯克港的一條戰略性輸油管道的安全,他們還將進行新一輪破壞性戰爭。車臣局勢進一步惡化。
1 99 0 年出現的車臣危機隨著俄羅斯政治危機、經濟危機、民族危機的不斷深化,逐步演變為一場局部戰爭,至今這場戰爭及衝突仍未結束,成為國際問題中的前沿熱點。它不僅影響著俄羅斯政局甚至對整個世界局勢都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其形成原因、曆史教訓及後果引入深思。車臣危機始於 1 990 年 10月,即在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控之後。199 0 年至19 94 年12 月是車臣危機發生發展階段;1994 年12 月至1996 年4 月是第一次車臣戰爭;19 96 年4 月至199 7 年5 月是談判階段;199 9 年9 月俄軍進攻車臣開始了第二次車臣戰爭。直到今天,戰火仍在燃燒著,但估計這場戰爭遲早都會結束,最後肯定會以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及恐怖分子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1 99 0 年底,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初期,獨聯體主體內的民族分離主義和地方分立主義活動異常活躍,獨聯體又一次麵臨著解體的危險。其中車臣的獨立浪潮最猛,影響最大。車臣位於高加索地區的中心位置,高加索地區是蘇聯主要民族聚居地,44萬平方公裏上居住著近60 個民族。百年前,人們就形容這裏“每座山都是一個王國,每走幾步都要講另一種語言”。封閉的地理環境,錯綜複雜的民族矛盾,使這裏成為當今俄羅斯最為頭痛的地方。車臣問題不解決,高加索地區很難穩定;高加索地區不穩定,俄羅斯聯邦解體的隱患就難以根除,整個國家政局就難以穩定。
高加索地區是蘇聯多民族聚居地。北起庫姆 -馬內奇盆地,南與伊朗、土耳其接壤,西瀕黑海和亞速海,東臨裏海,麵積約44 萬平方公裏。大高加索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橫亙在高加索中部。山地北部叫北高加索,現屬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地區包括車臣、達吉斯坦、印古什、北奧塞梯、卡拉恰伊 -切爾克斯、阿迪格、卡巴爾達-巴爾卡爾這7個少數民族自治共和國,還包括克拉斯諾達爾邊區南部和斯塔夫羅波爾邊區的南部地區(戈爾巴喬夫就出生在這個地區)。車臣位於大高加索山東北部的車臣平原及捷列克 -庫馬低地上,麵積僅1暢5 萬平方公裏,據最新資料其人口為3 2 萬(原先統計為12 0 萬,這是車臣 -印古什共和國的人口),其中俄羅斯族 2 萬多,車臣人占總人口大多數,占當地總人口 53%,印古什人占 12%。車臣共和國共有 5座城市和448 個村莊,劃分成15 個行政區。
車臣獨立浪潮始於 19 90 年 9 月。在“八一九”事件之後,以杜達耶夫為首的民主派於 9 月6 日推翻了當地的政權機關,解散了當地的蘇共組織。他們於1 990 年1 0月召開了所謂的人代會,推選自己的政權機關。199 1 年6 月,他們又召開第二次人代會,推選車臣人、蘇聯空軍某師師長杜達耶夫少將為總統,起草“車臣獨立宣言”;199 2 年3 月,車臣拒絕在枟聯邦條約枠上簽字;19 93 年杜達耶夫又組建起非法武裝,對俄羅斯聯邦的統一和穩定造成極大的威脅。直到今天,俄羅斯最高當局不承認車臣的總統、議會及武裝,認為他們是在破壞枟聯邦條約枠條件下選出來的非法總統和非法武裝,並堅決反對車臣獨立,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與領土完整。
在多次談判無效後,俄羅斯被迫動用武力來維護聯邦統一,這就是第一次車臣戰爭。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共轟炸和襲擊了車臣421 個居民區中的 300 個,其中50 多個被完全摧毀。近10 萬平民死亡,其中 8000 多名是兒童,25 萬人離開了車臣。1994 年12 月 1 日,4 萬俄正規部隊及內務部隊進入車臣,包圍車臣首都格羅茲尼。1995 年 4 月,俄軍已控製車臣8 0%地區,杜達耶夫率軍隊撤入山區繼續頑抗。199 5 年 6 月及1 99 6 年1 月,杜達耶夫製造了兩起人質事件,進行恐怖活動。這些活動促使俄部隊下決心除掉杜達耶夫。19 96 年 4 月 22日,杜達耶夫被導彈射中身亡,聯邦政權依靠武力,迫使車臣非法武裝回到談判桌旁。199 6 年 5 月2 7 日,俄政權與車臣非法武裝代表在莫斯科簽署停火協定。1 996 年9 月初,雙方又簽署了有關解決車臣危機的原則協議,協議決定:到 2001 年 12 月31 日再決定車臣是否獨立問題,協議還決定政府軍撤出車臣,雙方組建聯合委員會,以恢複經濟和打擊恐怖活動。19 97 年5月12 日,葉利欽與車臣新總統馬斯哈多夫在莫斯科簽署了枟和平與相互關係原則條約枠,宣布停止對抗與武裝衝突,車臣危機得到緩解。
車臣問題的升級與激化是在 1 999 年俄羅斯多事之秋。1 99 9 年8 月以來,車臣武裝數次進入毗鄰的達吉斯坦。8 月 7日,約500 名車臣匪徒襲擊民警及武警部隊,占領村莊,扣押人質,局勢突變。尤其是從8 月31 日至9 月16 日,在短短十幾天時間裏,莫斯科等地就有5 座居民樓房被炸成平地,接二連三的恐怖爆炸案已造成3 00 多人死亡,遠遠超過前線作戰將士陣亡人數,還有數千名平民受傷。就連為慶祝中俄建交50 周年而赴莫斯科演出的中國煤礦文工團的汽車,也遭到車臣恐怖分子炸彈襲擊,人心惶惶。全俄上下一致要求徹底清除車臣恐怖主義禍患。國際輿論也一致支持俄政府的軍事行動,車臣匪幫的末日到了。俄羅斯利用這一難得的機遇決心徹底解決車臣問題。1 99 9 年9 月17 日,俄方派飛機轟炸車臣恐怖分子基地。10 月1日,俄羅斯精銳地麵部隊進入車臣。俄總理普京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無論誰掌權,都必須鏟除恐怖主義禍患。”“哪裏有匪徒,我們就打到哪裏。如果我們在廁所裏抓到匪徒,就直接把他們塞進糞池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