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世紀之前,俄羅斯人基本在歐洲活動。自從莫斯科公國實力強大之後,這個地處東歐一隅的小國家(1462 年時僅43萬平方公裏,300萬人口)四處出擊,不斷擴張,直到20 世紀初它已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從1547 年到1900 年,沙俄以平均每天占領130平方公裏土地的速度向四麵擴張著。俄羅斯帝國就是靠對其周邊地區的軍事征服而建立起來的。經過近500年的擴張它從一個內陸小國變成了一個臨海最多的大國了,擴張似乎成了沙俄曆代帝王的既定方針,他們企圖用擴張來轉嫁國內矛盾,但擴張並不能解決國內問題,也正是擴張造成它長期落後於西歐。到16世紀中葉,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事業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因為在東方,喀山汗國控製著伏爾加河商路。在南方,克裏米亞汗國堵住了通向黑海的出口;在西方,波蘭立陶宛及瑞典人把持著出海口,阻礙著俄羅斯與西歐的貿易。因此,從伊凡三世起,他們就確定了四麵出擊的基本國策,擴張業已形成的俄羅斯版圖。
在1450—1550年這100年中,俄國領土就擴大了5 倍多。從1462年到1533 年俄國領土從43 萬平方公裏擴大到280 萬平方公裏。俄國成了歐洲幅員最大的國家,伊凡三世開始被人稱為第三羅馬帝國的首領。1497年全俄統一法典的發布,標誌著俄羅斯中央集權製國家的建立(這時中國已是明朝弘治十年,它比中國要晚得多)。1490年時全俄人口僅600萬,到1550年時已達900 多萬人,幾乎比當時美國人口(500 萬)多1 倍。特別是城市人口增長快。到1550 年時莫斯科人口已達20 萬。1553年去考察過莫斯科的英國人欽斯勒說,莫斯科比倫敦加上其郊區還大。他報道說:“在莫斯科與雅羅斯拉夫爾之間,村莊星羅棋布,人群熙熙攘攘,目睹這種情景,實令人驚訝之至。”16世紀時俄國內最大的城市還有諾夫哥羅德,有位外國遊客講,“它比羅馬大得多。”此外,還有一個城市叫普斯科夫,有位遊客認為它的宏偉可與當時的巴黎媲美。
公元1480年羅斯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奴役統治。1502 年金帳汗國被克裏米亞汗國徹底擊潰,金帳汗國分裂成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諾蓋帳汗國以及早以獨立的克裏米亞汗國。1480年獨立之後,伊凡三世首先提出征服喀山汗國。他巧妙地利用了克裏米亞汗國與喀山汗國之間的矛盾,對喀山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1487 年,喀山汗國被迫承認自己是莫斯科的附庸。這時喀山城中已有3 萬多居民。這裏是高加索、中亞、東方各國貿易的中心,喀山汗國境內除了韃靼人之外,還有莫爾多瓦人、馬裏人、楚瓦什人、巴什基爾人等。他們普遍信奉伊斯蘭教。這樣到16 世紀末俄國開始形成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真正征服了喀山汗國的是伊凡四世。伊凡四世是沙俄大規模對外擴張大業的開創者。1540年起,伊凡四世開始了征服伏爾加河下遊的戰爭。1545 年,沙皇派軍隊第一次遠征喀山,這次隻是顯示了一下力量,並未攻城。1547 年冬又一次攻打喀山,因氣候惡劣未果。1550 年,沙皇與波蘭、立陶宛訂立和約,保持西線平靜,並在離喀山不遠處修築了囤糧基地,做好前期準備。1552年6 月16 日,伊凡四世親率大軍進攻喀山。俄軍15萬人,150門大炮,而喀山守軍僅3 萬人,隻有火槍。但他們頑強抵抗。直到1552年10月2日,喀山陷落,喀山汗國滅亡。俄軍又乘勝攻下阿斯特拉罕,1553 年8 月,阿斯特拉罕汗國並入俄羅斯。1556年,巴什基爾人成了俄國臣民。這樣,烏拉爾以東地區及廣大伏爾加河下遊一帶先後並入俄國版圖。從1462—1547年,僅100 多年,其領土擴大10 倍多,人口達1050萬。這時沙俄領土麵積550 萬平方公裏。龐大的俄羅斯帝國的突然出現,當時歐洲不能不目瞪口呆。在平定東方之後,伊凡四世又向西方出擊。1558年,他發動了進攻波蘭、立陶宛、瑞典人領地的立沃尼亞戰爭,爭奪出海口。立沃尼亞是現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所在地。這裏瀕臨海岸,物產豐富,交通發達,海外貿易活躍。沙俄經過25年的爭奪,沒有奪下這塊寶地,俄方大傷元氣。1584年,伊凡四世病逝。後來真正完成了爭奪出海口曆史重任的正是羅曼諾夫王朝兩個很有作為的沙皇: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鮑利斯· 戈杜諾夫沙皇統治時期,俄羅斯在開拓烏拉爾山區及向西伯利亞推進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功。1586 年,戈杜諾夫派俄軍向西伯利亞進發,到1610年時西伯利亞汗國被俄軍消滅,遼闊的西伯利亞領土並入沙俄版圖。17 世紀是世界曆史上的新時期。16 世紀末的荷蘭革命,特別是1640 年開始的英國工業革命使歐洲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時期,而俄羅斯中部的封建生產關係卻繼續強化鞏固,全俄市場已開始形成。17世紀的俄羅斯也是多事之秋,內亂不止。這時俄羅斯的擴張活動卻從未中斷過。17世紀初,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地區並入俄羅斯。公元1654年,烏克蘭宣布自己忠於俄國。在索菲亞執政時期,曾於1687年和1689 年兩次遠征克裏米亞,都未成功,後在彼得一世時又組織了兩次亞速夫海遠征(1695 年、1696 年),根據1700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亞速夫海劃歸俄國,沙俄取得了征服克裏米亞汗國的重大勝利。
公元1610年時,波蘭與瑞典聯手對俄國發動武裝幹涉,俄羅斯國難當頭。波蘭軍隊占領了俄中部及西部許多城鎮,瑞典占領了諾夫哥羅德等重要商路。羅曼諾夫率俄軍擊潰了波蘭瑞典的聯合進攻,收複了大片失地。但瑞典人仍占有涅瓦河及波羅的海出海口,還有芬蘭灣沿岸大片領土。波蘭仍占領著斯摩棱斯克。到1650年,除烏克蘭和西伯利亞之外,俄羅斯境內共有城市226座,其中16 座城市人口都在10 萬以上。但由於連年征戰,俄國土地荒蕪,荒地占耕地總數50%,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很苦。1654年,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地區以及首都基輔都並入俄羅斯版圖。1667 年又從波蘭人手中奪回斯摩棱斯克及普斯科夫等西部要鎮。這時,俄羅斯又向南部城鎮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沃羅涅什、坦波夫、辛比爾斯克大量移民,俄中部地區一些農奴紛紛逃向這些城市,使俄國的勢力發展起來。17 世紀北高加索的一些遊牧民族也臣服於俄羅斯,伏爾加河下遊的遊牧民族,如卡爾梅克人、諾蓋人、薩克人都歸順俄羅斯,隻有外高加索仍被波斯人占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