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大半夜沒睡。司馬老師躺在床上,冥思苦想著,腦子裏亂糟糟的,一忽兒東一忽兒西,許多往事如賽跑似的你追我趕地擁出來。司馬老師的記憶忽然回到了20多年前,讓他想起了那年村裏召開的那次憶苦思甜大會的情形。那時他才五六歲,他和小夥伴們一起被大人領著到大隊屋開大會,那次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會上發的那兩個糠窩頭。他清楚地記著那兩個糠窩頭,又糝又硬,味道難聞死了。雖然難以下咽,他還是堅持這一點一點地吃下。就是這兩個窩窩頭讓他永遠記住了什麼叫舊社會的苦,真正懂得了什麼是新社會的甜。
想到這兒,司馬老師腦子裏靈光一閃,有了,我何不嫁接過來,也在班裏開個憶苦思甜主題班會?也好讓學生體驗一下過去的苦和父輩的艱辛,從而從點滴做起養成節儉的美德。
司馬老師很為自己的這個點子感動,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天才,多日來籠罩在心頭的愁雲刹那間一掃而光,隻覺得眼前陽光明媚,神清氣爽。
我要親手蒸一鍋糠窩頭,讓每一個學生都嚐嚐。對,就這麼辦。司馬老師仔細回憶了當年的那兩個窩頭。他記得父母告訴他那是用花生皮、地瓜秧摻了一點地瓜麵做的。製作不難,工序也很簡單。說幹就幹。他立即動員妻子和自己一起跑到鄉下,買來了花生皮、地瓜秧麵、地瓜幹麵,連夜蒸了一鍋糠窩頭。
窩頭蒸好了,圓圓的,黑不溜秋。司馬老師抓起一個咬了一口一嚐,又苦又粗,真的難以下咽。一個問題冒出來:學生要是不吃怎麼辦?自己豈不是白忙活了?他和妻子商量了一夜,對可能出現的這種情況定出了詳細對策。
第二天一上課,司馬老師就將窩窩頭帶到了教室。他在一筆一頓地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了“弘揚勤儉節約光榮傳統,做新時代合格中學生”幾個大字,寫完司馬老師又用紅粉筆認認真真地描了邊。司馬老師一抬頭,正巧一束陽光透過玻璃窗落在黑板上,那幾個大字顯得越發光彩奪目。司馬老師滿意地笑了。
班會開始了。司馬老師站在講台上,深情地回憶了多年前自己親身經曆的那次憶苦思甜大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要接過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優良作風,真正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接著,司馬老師給全體同學每人發了一個糠窩頭。司馬老師動情地說,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舊社會,每人必須吃掉手中的窩窩頭。相信大家吃完之後就會懂得我們這次班會的主題。好,現在開吃!
司馬老師邊說邊往台下一看,卻見同學們一個個好奇地望著手中的窩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先動嘴。司馬老師正要張口,隻聽後邊有個同學說,這窩頭味道很不錯,蠻好吃呀。也許是受了這個同學的感染和鼓動,學生們一個個舉起窩頭,先是小口小口咬著嚼著,繼而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看著學生有滋有味地吃著,司馬老師欣喜地問道,同學們,這窩窩頭味道怎麼樣,好吃嗎?
味道好極了,我以前從沒吃過這樣好的東西。
老師,還有沒有了,我想再來一個。
老師,我也想再吃一個。
回家就讓爸媽做。
……
學生們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地說著。司馬老師一時間懵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憶苦思甜班會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門衛老牛
老牛創了記錄,不,確切說創造了一個奇跡。這幾天,全校老師都這麼說,連最不愛評頭論足的老馬也這麼說。
老牛是何許人也,弄出這麼大的動靜?
老牛是我們學校的門衛。五十出頭,一臉絡腮胡子,別看外相凶巴巴的,說話卻是極輕柔。不管年紀大的、還是新來的年輕教師,都管他叫保衛科長,簡稱牛科長。老牛從來不氣不惱,總是笑嘻嘻地說,才科長,太瞧不起咱老牛了,提兩級,安全局局長還差不多。
其實,老牛這半開玩笑的話一點也不過分。全校1500多名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老牛和保衛室另一名教師擔了大頭。
老牛嘴上笑嘻嘻,工作可絲毫不含糊。白天在大門口一側的小屋子裏把守大門,盤問進出人員,給進出車輛開關大門。晚上值班巡邏。這活用老牛自己的話說,好漢子不幹,懶漢子幹不了。
不過,不少老師卻不這麼認為的。關於這一點,有考核打分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