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憑什麼有資格寫《窮人缺什麼》這本書?因為您是富人?還是因為您曾經是窮人?
古古:我寫這本書的資格不在於我是否擁有的財富(物質財富),而在於我擁有的思想,在於我對窮富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並且當下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資格審定,應該考量的更多的是人。我還很想問問你:你關注窮人嗎?
記者:什麼是您所界定的“窮人”?
古古:給“窮人”下定義,曾經讓我很頭痛。通常人們說的“窮人”就是沒錢的人。那麼缺錢達到什麼程度才算“窮”呢?每個時期的標準不一樣,每個地方的標準不一樣,每個人的標準也不一樣。同樣數量的財產,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很大一筆財富,但對另一個來說,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沒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又都有自己的判斷,會“覺得”誰是窮人,誰是富人。這個“覺得”就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我書中所指的窮人,主要是指身處困境的人。這種困境可能是由於物質的匱乏造成,也可能是由別的原因造成。
記者:看這本書時,常常會覺得心被戳得很痛。窮人已經夠不幸了,可是您還要一塊一塊地揭窮人的傷疤。比如,你說窮人缺錢就可能導致缺誌,還以“知足常樂”自慰,久而久之,窮人不僅缺錢,還缺“鈣”,整個人的精神都變軟了。再比如,你寫“窮人的惡”,說貧窮所導致的缺乏教化,使人窮的同時,不僅誌窮,還有著更多的智窮和德窮。真是一語中的,也真的好殘忍。
古古:揭傷疤是為了治療。關雲長刮骨療毒,痛不痛?痛!但是敢於承受那樣的痛,是英雄!一個地方長了膿瘡,必須先割開膿瘡,擠去膿血,剔除腐肉,然後才能夠上藥,讓它長出新肉來。如果因為怕痛就捂著藏著,那是諱疾忌醫,是不負責任,隻能延長痛苦,加重病情。
這本書確實是比較“殘忍”,一改書市上常見的平庸的憐憫心態,直麵貧窮帶給人的種種劣勢,直麵窮人身上某種狹隘的思維方式,直麵阻擋他們改善自身生存環境的症結所在。用剖析代替安撫,而不再以習慣性的同情的姿態來看待貧窮的問題。這其實正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這裏麵蘊藏著對窮人真正的善意。我不是偽善者,我不需要去給窮人送米送麵。我心目中的那些渴望改變的窮人,他們需要的是我真誠的激勵。
記者:您對富人的感情好像也很複雜。書中提及富人時,有欣賞,但更多的是不屑,一些地方還欲言又止。在中國,“陽光下的財富”是不是太少了?“財富”和“靈魂的提升”是不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