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義和團血染紫禁城!八強盜蹂躪天安門(19)(2 / 3)

瓦德西摸著自己的胡子,喜滋滋地說:“這是盛事,怎能小氣吝惜,辜負了貴國知識分子的好意?快去添辦。經費一切,隨加隨支,事竣決算,決不限製。就請你作主,一定要來者不拒。”丁唯唯奉命出,趾高氣揚,如登雲霧。

考試那天,金台書院中,坑穀皆滿,咿唔之聲,數裏之外,聲聲可聞。

題目出來了,章楷為《不教民戰》,試帖則是《飛旆入秦中》。前者需指斥自己的政府“縱容義和團匪”,後者則要歌頌瓦德西統帥的西方聯軍之侵略為解放中國,才算壓題。起初,知識分子嘩然,認為這是對中國的侮辱。但為了得獎,沒一個人搗亂敗事。於是,考場上,人人研思抽秘,鏖戰奪標。

懸獎之額,第一名為100兩銀子,依次遞減。這在瓦德西看來,過於省錢了。而在金台書院過去的考試中,從來沒有過如此大獎。

考試的時候,凡是與試者,都賞給外國點心兩枚,以示優待。

終於考完了。丁某把卷子呈送瓦德西。瓦命分派各校試者閱薦,然後由丁某總閱。閱定,再次呈送瓦德西。

考得最好的,本來是位浙江人。當時在京的知識分子,正窮困潦倒,如能得到100兩銀子,不無小補。所以便都顧不得恥辱了。不料,瓦德西對中國的文言文,如觀天書,他認定的考試好壞,隻看是否楷書勻整。那浙江人本來善書,但過去,此等考試不重書法,因此,他的卷子,半屬行草,被瓦德西抑置第五名,隻得到了30兩銀子。

終於榜發。為了獎勵知識分子如此聽從他的號召,瓦德西特於前三名加獎200兩銀子。

而考試之後,主持其事的丁某,囊中已經裝了3萬兩。

按照北京知識分子的這份“德性”,瓦德西認為,要瓜分掉中國,並征服中國人的心,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很快發生了“娘子關事件”,一舉改變了他的看法。

事件起因於正在逃亡途中的中國政府,對於西方各國要求“懲治戰犯”一事,態度曖昧。所謂“戰犯”,自然是指“縱拳屠洋”的慈禧太後、載漪、剛毅、毓賢等人,慈禧等當然不會同意懲治自己。此事先引起法國不滿。當時,慈禧剛剛逃到太原,法軍決定進軍山西,活捉禍首,為被義和團殺害的法國傳教士報仇雪恨。但瓦德西認為,如果進軍,也要他統一指揮。於是,他首先下令德軍進軍,以著先鞭。

瓦德西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先遣部隊,剛剛行進到娘子關附近,便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居然“全軍盡沒”。

瓦德西大怒複大驚。他曾是指揮普法戰爭的德國名將,一個軍事專家,很有政治頭腦。他深知:倘若中國人真為“東亞病夫”,則可以征服。倘若不是,則所謂瓜分中國,不過是西方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北京知識分子的表現,本來堅定了他徹底征服中國人的信心。但“娘子關”一戰,又使他的信心頓失。這中國人究竟是怎麼回事?

他決定親自考察一番。

他首先命令原德軍軍法處長、現任北京知府的格耳,派軍醫官26人,下士52人,分布北京十三門。凡中國男人出入城門者,均按德國軍隊檢驗入伍兵體格章程,強迫檢驗。結果每一百個中國人,從18歲到60歲者,竟有95人符合德國士兵的體格。

瓦德西大驚。這怎麼能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呢?!他命令部隊停止西進,並向德皇威廉二世彙報。威廉也大驚,親自組織了一個調查團,包括幾十名著名科學家,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專門調查中國人的性情、習慣、體格、腦力以及生活情形。該調查團在華北各省,分頭遊覽,深入中國民間達一年之久。最後形成的調查報告說:中國人的體力、知識和智慧,都不亞於白種人,而其勤苦耐勞,尤在白人之上。

瓦德西的試驗取得了成果。他在其《瓦德西拳亂筆記》中說(譯文):

中國文化在400年以前,常有若幹方麵,比歐洲文化優秀得多。但自從那時以後,中國就呈現出停頓不進的樣子;尤其是對於火車、輪船等現代技術所引起的世界巨大變遷,未能加以理會。而且數世紀以來,中國沒有遭受外來敵人的嚴重壓迫,以至於養成為一種不能戰爭的民族。所有的上流階級,對於世界情形,毫無所知,隻是驕傲自大,盲目反對白人。至於官吏人員,則為腐敗之氣所充塞,毫無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麵,則又似乎不能再行產生振作有為的傑出人物。

但說到這裏,有一件事情,我們西方人千萬不能忘記:這就是,中國領土之內,除開西北兩麵的蒙古和西藏不計外,共有人口4億,全都屬於一個種族;不僅不以宗教信仰相異而分裂,而且有“神明華胄”的自尊思想,充滿腦中。

此外,還有一件事也不能忘記:我們西方人,對於中國群眾,不能視為已經成為衰弱的,或者已經失去了德性的人;他們在實際上,還是充盈著無限蓬勃的生氣,而且備具出人意外的勤儉巧慧等品質,還有,中國人守法易治。

而且,我認為,中國的下層階級,在生理上,實在比我們西方多數工廠區域的下層階級要健全得多。

因此,倘若中國方麵將來產生一位聰明而有魄力的傑出人物,成為中國的領袖,他能夠利用世界各國的貢獻和他們的近代文化方法,來振興中國,那麼,我相信,中國的前途,有無窮的希望。這隻要看一看日本明治維新後的迅速崛起與成功,則我指出的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西方人加以特別注意了。

至於中國人所有的好戰精神,尚未完全喪失,可以在這次中國所謂的“拳民運動”中看出來。在山東、直隸兩省之內,至少有幾十萬人參加了這一運動。當然,他們失敗了,但那是因為武器不如我們的緣故,他們的大部分人,甚至根本就沒有火器。

倘若中國一旦強盛,那麼,受其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其鄰居俄國。俄國人肯定將會看到,在距其首都數千公裏遠的長長的邊境線上,一個危險甚至勢均力敵的對手就要誕生了。

這一篇被稱為“瓦德西論中國”的論文發表後,西方輿論大嘩。德皇威廉二世也對此感到驚奇、恐懼。他認為,如此一個中華民族,決無久居人下的道理。於是一個震撼世人的說法,通過這位西方皇帝的口誕生了,這就是延續到20世紀末仍然洶洶然的“黃禍論”。

西方人想象著,當中國成為一隻老虎的時候,西方將臣服於中國的腳下,恭恭敬敬地“給虎爪戴戒指”――“不錯,中國人至今還在做夢。但當他們夢見自己做夢的時候,他們就要醒了!”

所有這些輿論都影響著即將開始的北京和談。一位牧師在德國的《未來》雜誌上撰文說:“滅亡中國?請問:我們俘虜了4萬萬中國佬幹什麼?養活他們都很困難。如果我們遇上4萬萬條毛毛蟲,我們會怎麼做?把他們都統統碾死嗎?!”

在輿論的喧囂聲中,瓦德西開始理會被他在北京幹曬了三個多月的中方議和大臣李鴻章。他開始向後者伸出了他曾經不可一世的手。

李鴻章的邏輯

78歲的李鴻章在北京堅忍了3個多月,才握住了瓦德西的手。從1900年10月到12月,他一次次地請求與瓦德西會麵,對方就是置之不理。他感到有些累了,而且終於病倒。但每當有機會與西方列強進行對話,他總是勉強支撐病體,挺住。

多年前,李鴻章還在幫著曾國藩幹事的時候,認曾為老師。在他的一生中,隻要提到曾國藩,必稱“我的老師”,即使曾已去世多年,李鴻章也已七十多歲,這一稱呼仍然未改,顯出他對曾國藩無比的崇敬。在那段師生戎馬,共剿太平軍的年代,李鴻章向曾老師學了不少東西,自稱“一生受用不盡”。其中的精華就有“十八條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