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問:“縣城離此多遠?”
吳永奏道:“25裏。”
太後問:“一切供應有無預備?”
吳永謹奏:“已敬謹預備。惟昨晚方始得信,不及周到,無任惶恐。”
太後說:“好,有預備就行了。”
說到這裏,太後忽然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道:“我和皇帝,這幾天連著走了數百裏,竟然看不見一個百姓,官吏更是絕跡無睹。現在,來到你懷來縣,你尚能穿著官服來此迎駕,可稱得上是我的忠臣啊!我不料大局壞到如此。我今見你,猶不失地方官禮數,難道本朝江山還能夠完全無恙嗎?”
慈禧說著哭著,聲音特別哀傷,吳永也不禁隨著痛哭起來。
哭罷,太後又再次訴說沿途的苦況,說連日奔走,又不得飲食,又是冷又是餓。途中口渴,命太監取水,找到了井,沒有汲器;終於找到了汲器,又發現井內漂浮著人頭。不得已,采了根秫秸稈,與皇帝共嚼,略得漿汁,就拿這種東西解渴。
太後說:“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互相貼背,一起坐著,仰望達旦。晚上,寒氣凜冽,森森入毛發,尤其不可忍受。你瞅瞅我,我完全成了一個鄉下老婆子!皇帝也很辛苦,到今天,已經兩日不得食,肚子很餓很餓呀!你這裏準備了食物嗎?”
吳永奏道:“本已謹備肴席,但為潰兵所掠;本來還煮了小米綠豆粥3鍋,預備隨從尖點,也讓他們給掠食了兩鍋。現在倒還剩下一鍋,恐怕粗糲不敢上進。”
太後一聽,趕忙說道:“有小米粥,甚好甚好!你可速進。患難之中,得此已足,還管它什麼粗不粗美不美的?!”
說到這裏,忽然覺得什麼,說道:“你當叩見皇帝。”
於是對李蓮英說:“蓮英,你速引吳永見皇帝。”
這時,皇上正站立在靠左邊的空椅子旁邊,身穿半舊的元色細行湖縐棉袍,寬襟大袖,上無外褂,腰無束帶,頭發有一寸多長,蓬首垢麵,憔悴已極。吳永按照儀式跪叩,見皇上一言不發,乃仍還跪太後麵前。
太後又問了幾句話,說:“我今天累了,你也可下去休息啦。”
吳永退出,到了西廂房,立刻將小米粥交給太監送入。
隻見太監複出,找吳永索要筷子。吳永找不到筷子,幸而隨身佩帶有小刀牙筷,遂拂拭呈進。別人連這個也沒有。太後諭令:折秫秸梗,用來喝粥。
一會兒,吳永聽到屋內爭飲豆粥的聲音,喋喋有聲,好像暢飲甘泉一樣。
又過了一會兒,李蓮英出來了,滿臉的和緩之色,翹起拇指,對吳永說道:“你甚好,老佛爺甚歡喜,你用心伺候,必有好處。”
讚罷,又說:“老佛爺特別想吃雞蛋,能弄幾個來麼?”
吳永道:“這地方,好久沒人住了,到哪兒弄雞蛋去?好吧好吧,我出去找找看。”李蓮英說道:“好好,你用心承應,能討老佛爺喜歡,必不吃虧。”
吳永就出去到了集市中,走進一家空店,四處尋覓,最後抽一櫥屜,裏麵竟然真的有5個雞蛋,便好像仙蛋一樣地捧著。他的從人都正四散照料皇宮裏麵的人,又沒有辦法可以煮熟雞蛋,不得已,隻好到西廂房,親自吹火舀水,把雞蛋放入一個空鍋裏,煮了一會兒。最後又找到一個粗碗,撮了一點食鹽在雞蛋上,捧著,交給內監呈進。
李蓮英又出來了,說:“老佛爺很受用。你剛才所進的5個雞蛋,老佛爺一人搶著吃了3個,剩下的兩個,賞給了萬歲爺。別人,誰都沒吃著。這是個好消息呀!不過嘛,吃飽了,剛才老佛爺又想吸水煙,你能找到紙吹嗎?”
又是一個難題。吳永苦思冥想,忽然想起身邊揣有粗紙數帖,勉強可用,就在西廂窗板上自行搓卷,輾轉良久,搓得完好的紙吹五支,隨以上供。
不數分鍾,吳永見太後掀簾出廊,手攜水煙袋,自點自吸;看來已經吃飽了,神清氣爽的樣子。忽然發現吳永站在右廂廊間,又令過來說話。吳永隻好走到院內,在泥濘中跪聽。
太後先是絮絮地問瑣事,然後說道:“此行匆促,未攜帶衣服,身上頗感寒冷,能否設法預備呀?”
吳永奏道:“臣妻已故,她的東西都存寄京寓,署中沒有女眷,隻有臣的母親尚有遺衣數襲,現在任所,恐粗陋不足用。”
太後說道:“能暖體即可,皇帝的衣服也很單薄,格格們都隻隨身一衣,能為他們也多備幾件就更好了。”
吳永奏答:“臣回署立刻檢點呈進。”
太後說:“你可先回去料理,我與皇帝即將啟行矣。”
吳永奏道:“臣等一會兒,等聖駕上路,即行。”
太後說:“我乘延慶州的轎子,輿仆已疲勞,此處能換仆嗎?”
吳永奏道:“臣已預備齊楚。”
太後說:“延慶轎仆倒甚好,所換之仆,不知能否勝前?”
吳永奏道:“都是官仆,向來伺應往來差事,當不至於貽誤。”
李蓮英在旁邊接上話,說:“人家伺候大人們不知有多少位啦,豈有不會抬轎之理?”
太後顧諸左右,說道:“吳永他是漢人,卻甚知道禮數。”
李蓮英攙言道:“人家做官多少年,難道此區區禮數都不懂得,那還能配辦事麼?”
很快傳呼起鑾,太後乘吳永所備之轎,皇上乘延慶州轎。
吳永在外麵報名跪送,完畢以後,立刻上馬,抄近路,先飛馳回縣。
沿途觀看,吳永才發現,動亂給人民造成多麼慘重的災難。沿途經過村落數處,不見一人,道旁民舍,皆為潰兵遊匪毀壞,門窗戶壁,幾無一家完整;甚至有被宰的雞鴨,尚未烹食,縱橫地上,烏鴉野狗,競相爭食。一路荒涼慘淡,目不忍睹。
終於到了懷來縣城,見東門果已洞開,原來守城的義和團,先已聞訊逃匿。兩旁的居民店肆,仍舊閉戶蟄伏,不敢出來。
吳永想,如此景象迎接皇上,大大不妥。立刻傳諭各家居民,一律啟戶,於門外擺設香案,家有燈彩者,都要懸掛出來,沒有的,則用紅紙張貼,並說皇太後皇上駕到時,盡可於門外跪看,但不許嘩動。於是居民開始收拾布置。吳永先到行宮查看,陳設也還楚楚可觀。
不一會兒,前站內監乘馬先至。吳永帶領他們視查各房,一一覽閱,好像很滿意的樣子,對吳永說道:“今天,咱們算是到地頭了。”
“到地頭”雲雲,猶言“到了家”也。
鑾駕終於到了。吳永如式跪迎。皇太後皇上先後降輿,走進行宮,立刻叫起入見。
慈禧太後的語言相當令人溫暖,她說:“很難為你辦理。”
吳永退出後,即馳回本署,督促供應。官兵皆陸續到縣,鬥大山城,在坑在穀,一時填塞俱滿。
吳永忽然想起太後所要的衣服,便匆匆到了衙門,啟篋檢衣,惟得先母柯太夫人呢夾襖一件,尚覺完整,即以此件預備進奉太後;又得缺襟大袖江綢馬褂、藍縐夾衫長袍各一件,擬進奉皇上。隻兩格格衣服,沒有相稱的。忽然想到旗籍婦女,可通用男子的衣服,便以吳永自用的綢縐線夾春紗長衫數件,拉雜湊置,裹了一包袱,立刻馳赴行宮呈送。吳永的姐姐逝世了,姐夫續娶,有鏡妝一具,吳永也取以進奉,還有梳子篦子脂粉,一並呈進。
這樣,到今天,太後終於可以妝飾一番了。吳永再次傳起入見時,見太後及皇上均已將所進衣服更換,威儀稍整;兩格格也穿上了吳永的長衫,立門外看,不複如以前狼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