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特權階層的存在,其特權、官僚主義腐敗現象是導致蘇聯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已經有不少著作、文章論及。本文著重從黨群關係這個角度來說。
失民心者失天下。蘇共喪權、使社會主義毀於一旦,原因有千條萬條,脫離群眾是頭一條。蘇聯解體前有一次問卷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幹部、代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高達85%,認為蘇共是代表全民的則隻占7%!這個問卷調査不一定準確反映實際情況,但它深刻地說明蘇共脫離群眾的根本原因。既然這個黨已經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人民難道就沒有理由離開這個黨?人民在蘇聯劇變的關鍵時刻的選擇不能說就是理智的、冷靜的,其曆史代價是巨大的!但這個教訓的曆史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如果後來的社會主義政黨認真消化這個精神財富的話。
蘇聯這個特權階層如何使蘇共嚴重脫離群眾的?擇其要者:
這個階層造成的曆史冤假錯案成為蘇聯模式不易治愈的硬傷,由於這些曆史上遺留的成堆的冤假錯案而使蘇聯社會官民矛盾長期積存著,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成為威脅現存製度的導火線。
這個階層由於在工資、津貼、出國、住房、用車、醫療待遇、商品供應以及子女家屬的工作安排等方麵享有種種特權而使共產黨的威信、社會主義的信譽在民眾的心目中大受貶損。他們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已經同普通勞動者格格不入了。信任危機是蘇聯劇變的思想基礎,而這種危機恰恰是特權階層造成的。
這個階層形成於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製,維護這個體製就是維護這個階層的既得利益。而這種政治經濟體製本身就阻礙黨同人民群眾建立正確的關係,不進行徹底的改革就無法同人民群眾建立密切關係。因為這個體製在政治上人民得不到充分的民主、自由’在經濟上由於體製本身缺乏活力和內在動力,使勞動者得不到應有的實惠,那些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勞動者積極性受到壓抑。蘇聯劇變正是由於這個特權階層因維護既得利益長期沒有實行體製和模式轉換的結果。
誠然,在變革大潮中,在社會轉軌的過程中,蘇聯管理階層並非鐵板一塊,維護既得利益、維護原體製的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人是既堅持社會主義理想又堅持改革的。還有一部分人搖身一變變為激進的“改革派”,他們幹脆摘下共產黨的紅帽子,成為新權貴。
耐人尋味的是葉利欽是以反特權英雄的麵孔出現在蘇聯劇變的政治舞台上的,他因此贏得了對正統派和戈氏為首的中派的勝利。但葉利欽政權建立後,其官僚隊伍基本上還是蘇聯時期的官員。據俄《消息報》報道,到1996年,葉利欽總統周圍的75%、政府中的74.3%、地方精英中的82.3%是前蘇聯的官員。這是多麼值得人們深思的一種政治現象:以葉利欽為首的民主派的勝利並不是蘇聯特權階層的失敗!
三、在抑製、消除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和腐敗現象的長期和堅韌的鬥爭中,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
如何消除官僚特權階層問題是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中的一大難題,至今尚無解決這個問題的成功經驗。根據80多年來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初步的、不成熟的認識:
第一、同其他性質的國家一樣,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專門從事管理的階層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人人當官,人人直接參加國家管理是不可能的。
第二、這個管理階層在法製不健全,民主製度不完善和脆弱的條件下,官僚主義的滋生,特權思想和腐敗現象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抑製形成官僚特權階層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民主法製。有的學者提出,許多問題出在沒有實行巴黎公社原則上。這個問題必須具體分析。普選製是應該努力加以執行的,普遍實行委任製是削弱民主的不正常現象。但是對公職人員付給相當於普通工人的工資看來是不切實際的。有一種現象也許可以說明問題:現在不主張通過“高薪養廉”來杜絕腐敗的人中,似乎沒有是以應堅持巴黎公社原則為由的。
第三、廣大人民群眾同背離社會主義原則、追求特權、搞官僚主義、甚至蛻化變質的權勢分子和權勢集團的矛盾是社會主義時期一對非常突出的尖銳矛盾,雙方的鬥爭本質上就是維護還是歪曲、搞垮社會主義的鬥爭。
這裏必須鄭重陳述:80多年的社會主義實踐告訴人們:在這種鬥爭中,廣大人民群眾是正確的!正是他們在真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的領導幹部的帶領下同特權和腐敗現象的鬥爭,維護了社會主義的陣地。任何有理想、有抱負的社會主義者,應該在這個問題上保持清醒的認識。
第四、同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團、官僚特權階層的鬥爭是長期的鬥爭,它幾乎要伴隨著整個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對特權和腐敗現象隻能不斷限製、逐步消除、克服,急躁不得,想在短期內徹底消滅、根除是辦不到的。
這裏首要的問題是準確確定“特權階層”、“既得利益集團”的性質。把它看成是敵我性質的矛盾是不恰當的。把任何領導集團,包括其中有某些成員存在特權思想和行為、腐敗現象的領導集團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成“既得利益集團”和“特權階層”,或用職務高低、薪水多少作為判定是否屬於特權階層的標準,更是錯誤的。
在這種長期的鬥爭中掌握適度的原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采取大民主的辦法,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就會給社會主義政權帶來顛覆性的危險;如果不通過體製改革,從體製上解決問題,消除隱患,建立起有效的對權力的製約和有力的監督,使其滋長泛濫,就會使黨和國家政權的性質發生質變。官僚特權階層既然脫離了人民群眾,拋棄了社會主義,人民也就會拋棄他們,導致社會劇變。蘇聯的結局是一顆需要我們反複咀嚼的苦果。
現在,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正處於曆史發展的關鍵的轉折時期。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方麵已經有了極為豐富的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又有輝煌的民族傳統文化,我們能否經過長期的、艱難曲折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權力製約體製,遏製並不斷消除官僚主義、特權和腐敗,使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朝著健康的方向向前發展,這是能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的關鍵問題。我們任重道遠。
原載《國際政治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