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日本人培養孩子的方法(7)(3 / 3)

一個人僅僅擁有才華是遠遠不夠的,他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使自己的才華為人所知,得到社會的承認。

所謂“才華橫溢”,指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擁有出眾的才華,還說明“才華”一定要溢出來,才能為人所知、為人承認。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定的才華,一定要讓他學會充分展現。

毫無疑問,孩子的天性都是善於表現自我的。但為何卻總被貫之以“愛出風頭”的名聲呢?究竟“善於表現自我才華”和“愛出風頭”之間的差異何在呢?其實隻是一個“度”的問題,這個度就是是否受別人歡迎。如果孩子的表現不受人歡迎,即使他表現出的是出眾的才華,也一樣不被別人所接受,反而被認為是驕傲,愛慕虛榮。

要建立一個受別人歡迎的形象,首先要從平常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越是小事,越能體現出一個孩子自身的品質。

從諸多普通人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對於平日的生活細節,你都能非常認真地對待,即使在小事上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那麼你往往能獲得別人的好感與認可。

曾有過這樣一由報導:在美國的白宮門口,一位母親領著自己的小孩正在嬉戲,突然傳來了國家的國歌聲,這位小孩馬上停止遊戲,肅然站立,眼睛注視著白宮上那麵飄揚的星條旗,直到國歌奏完,才重新與母親遊戲。

所以,愛國之心其實是可以從小培養起來的,也應該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這一方麵,中國的父母親們,往往顯得太重形式而缺少內容。

同樣,富有愛心、熱心於公益事業的人士也是大眾歡迎的焦點。在西方的公共關係中是十分注重公益形象的。許多明星或大老板都非常樂於通過公益事業及慈善事業來提高自己的個人形象。個人形象的提高,會增進他們與公眾的情感的聯係,從而為自己事業和發展也鋪平了道路。

有一則伊索寓言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神,認為自己很偉大,是人們最敬重的神靈,經常沾沾自喜。有一次來到人間,看到人們塑造了很多塑像,其中很多都是自己的塑像,他高興得差點瘋了,特意去一個賣塑像店看一看,結果發現人們在賣塑像時,是把自己的像當添頭白送的。他從此再也不狂妄了。

寓言的寓意很深刻,諷刺也很明顯,然而世界上很多人不引以為戒。很多人喜歡批評別人,把別人批評得一無是處,好像真理就在他一個人的手中。還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來顯示自己的博識和偉大。這樣的人,就是狂妄自大,而狂妄自大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這正如蘇聯的赫魯曉夫、日本的戰犯等都留下了曆史的罵名。

學了很多本領,卻不一定用得出來,其中的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改變?若願意調整、懂得改變,則人生必將有極大收獲。

影響一個人的對外心理應變的能力,是在一至十歲間所養成的改變認知。從小開始,我們就很害怕改變,擔心環境的變遷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於是,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媽媽一定從頭陪到尾,守在教室的窗子外凝視著心愛的寶貝,而我們的視線也會一直不離媽媽;有的小孩甚至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拚命哭鬧,做媽媽的也會因不忍心而帶他回家。對幼兒而言,從小受尺嗬護,都在家中生活,突然得麵對陌生的環境,還真不習慣。因此,他必然抗拒不已。

《現代寓言》,裏麵有個故事挺好的。話說有一雙兔子長了三雙耳朵,因為在同伴中備受嘲諷戲弄,大家都說它是怪物,不肯跟它玩。為此,三耳兔很是悲傷,時常暗自哭泣。

有天,它終於作了決定,把那一雙多出的耳朵忍痛割掉了,於是,和大家一模一樣,也不再遭受排擠,它感到快樂極了。

隔不多久,它因為遊玩而走進另一座林森。天啊!那邊的兔子竟然全部都是三雙耳朵,和它以前一樣!但由於它和了雙耳朵,所以,這座森林裏的兔子們也嫌棄它,不理它,它隻好怏怏的離開了。從此,它領悟到一個真理:隻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就是錯!

這個寓言提醒了我們,現代人的自信就如同這雙兔子一樣,相當薄弱,對很多事也有太多擔心,因此經常處於不快樂中。事實上,這皆起因於自我認和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