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育英會獎學金通常是在升入大學後經過大學申請,分“無利息第一種貸款”與“有利息第二種貸款”,兩種貸款月額相同。
國公立大學中,住家中的通校生40000日元;
國公立大學中的住寮中的通校生46000日元;
私立大學中,住家中的通校生49000日元;
私立大學中,住寮中的通校生59000日元。
以上貸款在就學中可不必償還;在大學中獲貸款的學生如就職於幼兒園、小學以上的學校的教職,所有償還額可獲免除。
對於年薪六百多萬日元的日本普通工薪階層來說,教育貸款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對於乳幼兒的早期教育,日本父母也十分重視。這一時期,不少關於乳幼兒早期教育的理論,也相繼誕生。
在“少子化”和不景氣的經濟中,日本的乳幼兒早期教育市場,卻毫不受影響的增長著。
據矢野經濟研究所調查,幼兒教育產業的市場規模從一九九二年的1670億日元,已經膨脹到一九九六年的2020億日元。
據一九九七年東海銀行的統計,27.2%的幼兒接受著學校外的私塾教育、函授教育。這個百分比正是十年前的六倍。
文部省則提供了五歲的私立幼兒園生參加幼兒園以外的教育活動的費用是:一人一年間達二十萬日元。
是由於教育費增多而使孩子減少——“少子化”,還是由於孩子少而增大了教育投資呢?
在外工作的母親的增加,也是支持著早期教育市場的重要原因。
同時,也正是母親們的意識變化,帶來了早期教育內容的變化與多樣化,帶給幼兒教育產業的繁榮。
戰後日本的“英才教育熱”多是指為上名牌小學而在幼稚園就開始的升學準備、音樂、體育方麵的早期教育。
而現在從外文、電腦到音樂、形象訓練,方法也從以往的填塞知識的“鍛煉型”向自然的“遊戲型”轉變。
比如東京澀古的某促進國際交流的民間組織通過音樂或遊戲的自然掌握的方式教英文、法文等十四個國家的語言,兩萬七千人的會員中20%是三歲以下的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一個主婦帶著她剛九個月的次女參加學習。
“趁小時掌握多種語言,將來可以在國際上活躍。”
NEC兩年前在橫濱市港南區開辦的電腦教室教四歲至十二歲的兒童電腦繪畫。
一位帶七歲的女兒參加學習班的日本婦女說:“現在的時代是個性發揮的時代,因為還不清楚孩子有哪方麵的才能與適應性,就多給她機會,將來的可選麵也能比較多。”
另外,兼做英語、音樂家教的女保姆也多起來。
教育評論家小宮博仁認為:“當代的母親們自己走過高考,走上社會後,發現協調性與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個發現使母親們在早期教育中漸漸脫離了硬性知識灌輸。”
無獨有偶,我們在研究日本現代家庭對於乳幼兒早期教育的過程中發現,早在江戶時代,這種重視乳幼兒早期教育的風氣,也已經頗成氣候了。
日本的江戶時代,士農工商各個階層都對教育非常關心,這成為江戶時代教育的原動力。江戶後期木版印刷技術,帶來了書的出版熱。在當時,許多學者的書中出現了“胎教”這個詞,非常有影響,成為江戶時代日本人育兒觀、教育觀的一個重要指標。
為什麼在古代的奈良時代並未受到重視的胎教在江戶時代突然盛行起來了呢?
這與江戶的思想主軸是儒教有關。
胎教隨儒教傳到日本,劉向的《列女傳》中,文王之母太任之生品貌端正、賢明的文王時就有了胎教:耳不聽淫穢之聲,口不亂開玩笑,寢時位於床中央,坐時要居於座席的中央。
江戶時大阪的醫生稻生恒軒認為:人之子在胎內時,母子心相通。母親的心靈高潔,出生的孩子心就正在。所以,從懷胎之日,不要有惡念、邪念為好。
成瀨維佐子在元祿年間寫成的女訓《唐錦》中這樣勸誡母親們:
胎兒三個月成形,應多謹慎;寢時不要伸腳;不要長久站立;不要取高處之物;不應依附靠在男人身上;不要悶熱出汗;不應受驚、悲。應多聞有香氣的蘭花、菊花、梅花或樹木,飲食清淡。吃兔肉,孩子會成三片嘴;喜好酒則孩子也會變得沉溺於色,不懂羞恥。不應聽聞無禮之事,應遠離是非爭亂之處,等等。
在《女小學.教監》(公元一八五0年至一八六0年間)一書中也介紹了產前適宜的食物與不適宜吃的食物。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其中不適之物中動物性蛋白多,而適合之物中植物性蛋白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