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的狂歡節(1 / 1)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來曆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這種說法我們中國人感到熟悉和親切。

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而來,說的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複活,這一天即為複活節。複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封齋節。在整個封齋節的40天裏,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趕在封齋節到來前盡情地歡宴、暢飲、狂歌曼舞、化裝遊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曆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德國的狂歡節從每年11月到第二年複活節前40天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一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裏,狂歡節達到狂歡的巔峰。

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不盡相同,但有幾項活動是“規定動作”,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女人節、化裝大遊行和大型狂歡集會及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巔峰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社會名流爭相競選,最終是以經濟實力為定奪。

狂歡節結束的星期四被稱為女人節,它是狂歡節進入巔峰期的標誌。在女人節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辦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權,喜劇表演惟妙惟肖、大快人心,充滿了浪漫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提心吊膽的是怕女人們剪去自己的領帶,女人們會把剪來的領帶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自我欣賞。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

這一天主要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遊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湧上街頭,觀看遊行盛況。身穿色彩斑斕服裝的樂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彩車。其中王子和公主的彩車必定金碧輝煌、豔麗奪目。妖魔鬼怪、被打扮得荒誕不經的小醜和代表各曆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後。彩車上滿載的糖果、花束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人群,天真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當然就成了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

“瘋狂星期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奇裝異服,臉戴誇張的假麵具,扮成小醜、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人們“群魔亂舞”、歡天喜地,一直持續到午夜。“瘋狂星期一”的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飽餐一頓,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大豐收;家家都要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

吃喝、喧鬧、化裝,人們真情釋放能量,創造巨大歡樂,讓世界各地耳聞目睹的遊客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