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關注寶寶的心理健康(2 / 2)

不同年齡寶寶的心理特征

寶寶在不同的年齡時期時,他他們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他們的心理特征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所以,父母總是用那一種方式和方法,來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寶寶,這樣做顯然是不科學和片麵的。要根據日常實際發生的事情和問題,以及寶寶的性格心理特征,來選擇用什麼樣的最佳方式來解決和處理。而不要片麵的認為寶寶隻要能吃能喝能睡就會健康的成長,實際上,寶寶們從一來到人間,他們就有他們自己的心理活動,並且由於每位寶寶的生活經曆不同,所以,他們的心理特征也不同,父母在平日裏就要多進行觀察和體驗,通過寶寶的哭笑,眼神和一舉一動,來了解寶寶們內心世界。隻有這樣父母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寶寶們解決他們的心理疑惑,或其他的問題。也就是說,有關寶寶的很多問題都是與寶寶的心理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隻有充分了解了自己家寶寶的心理狀況,不僅可以預防寶寶的心理問題,而且遇上什麼問題才都更加容易獲得解決。

對待寶寶的過失

寶寶由於年幼,並不像大人們似的積累有很多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在生活中他們的能力不強,麵對許多的是非也不清,犯錯誤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也不足為怪。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寶寶稍一犯錯,便會嚴厲去訓斥寶寶,使得寶寶連改錯和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被否定了,以至於到了後來寶寶還是什麼也不會,還是事事都依賴於自己的父母。因此,麵對寶寶的過失,父母首先是要接受他的錯誤,然後,還要鼓勵他勇於嚐試的勇氣,再教給他正確的做法,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寶寶總有會做成功和正確的一次。所以,麵對寶寶的錯誤,父母也不必著急覺得寶寶學不會,事實上,寶寶們都很聰明,關鍵是引導方法要正確。

基於道理,要心平氣和地講,要耐心細致和講清道理,不要讓寶寶心理上感到委屈。記住千萬不要對寶寶們動武,因為打罵寶寶會直接傷害寶寶的自尊心,父母這樣做,寶寶覺得這是父母的一種無理和粗魯的舉動,因為寶寶幼小,無論從身高和體重上都不是大人們的對手,此時他就會想如果自己要是快快長成大人了,就不會再受父母的欺負了。寶寶們種的心理活動和反應,都將會促使他對父母產生不信任和恐懼的心理,甚至會形成一種不良的品德和人格。

所以,麵對寶寶的不論什麼樣的過失,都不可以對寶寶動手打他或是罵他,要以道理來說服和引導是父母最最明智的選擇!另外,當寶寶受屈得不到親人的安慰和鼓勵時,他就會封閉自己,長時間不與他人進行言語上和心理上的交流,以至於寶寶孤獨感逐漸的形成。所以,父母在這方麵也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

斯波克博士箴言:

當寶寶犯錯時,當然父母該批評的還是要批評的,但是有一點父母需要注意,那就是假如一方批評,一方袒護,就會使寶寶是非混淆,更加分不清什麼是對和什麼是錯,不願意接受正確的教育。批評教育寶寶的目,不是為了讓了父母出氣和讓寶寶服軟,而是要寶寶認識都自己的錯誤和正確的答案是什麼,鼓勵寶寶心情舒暢地改正他的錯誤。而不是一味地要揪住寶寶的錯誤不放,進而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和打消寶寶成長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