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6個月之內,寶寶對觸覺刺激的笑比較多,對7~9個月的寶寶來說,社會性刺激,比如人的出現,以及視覺和觸覺刺激均可引起寶寶的笑聲。10~12個月之後,父母或其他的親人對他的引逗,或視覺上的強烈刺激都是引起寶寶笑的重要原因。寶寶的笑和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生活在家庭中的寶寶在滿4個月時,微笑頻率可以達到了最高峰。
父母要輕輕親吻或撫摩寶寶的臉蛋或鼻子,並笑著對寶寶們說“來笑一個”,也可用語言或帶聲響的玩具引逗他們,或輕輕撓寶寶們的肚皮,引起寶寶們揮手或蹬腳,或咿咿呀呀發聲,或發出“咯咯”的笑聲。注意觀察哪一種動作最容易引起寶寶的暢懷大笑,經常有意重複這些動作,使寶寶高興並且大聲地笑。這種條件反射對寶寶們來說,是一種有益的學習,要逐漸擴展,使他對多種動作都大聲快樂地笑。使他的笑聲成為家庭快樂的源泉,因為經常快樂的寶寶招人愛,是他具有良好性格的一個開端。
怎樣逗新生寶寶笑才科學
新手父母學會引逗新生寶寶“開心快樂”是很重要的,主要的一些方式包括,讓寶寶盡早與水多接觸。出生後健康的寶寶即可以進行半身溫水浴。等到臍帶脫落後,變換為全身溫水浴。寶寶在一個月大時,每隔2天便可以洗浴一次。浸浴時,要求室溫控製在20~21℃,水溫在35℃,浸浴時間不可以超過5分鍾。盡管此時的寶寶還不會“戲水”,但是寶寶與水接觸時,他們大多會產生快樂的感覺。
讓寶寶以不同睡姿躺在搖籃裏,比如有的時候仰臥,有的時候俯臥或是側臥。要知道,睡姿的頻繁改換會滿足他追求新奇的心理,這個效果與一起和寶寶遊戲大同小異。在寶寶一個月大時,可以試著和他做眼神上的交流,努力使寶寶接觸到你的目光。當母親給他喂奶時,母親的臉和寶寶眼睛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30厘米左右,這個距離是寶寶最喜歡,也最能看清楚東西的距離。母親在給寶寶喂奶時,要微笑並專注地看著寶寶,這樣會讓他感到非常的快樂。
斯波克博士箴言:
笑對寶寶健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讓寶寶一個勁兒地發笑,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一些不良的後果。大人總是會禁不住用觸摸寶寶腋窩,頸部等敏感部位的方法,來逗引寶寶發笑,所以,有時候寶寶會因為受不了這樣的刺激,會大笑不止。這是逗引寶寶發笑最不可取的辦法,因為寶寶被過度逗笑,可能導致寶寶會瞬間窒息或缺氧,引起他暫時性的腦缺血。因為寶寶受到刺激發笑時,會導致膈肌痙攣而打嗝,甚至緩不上氣來。不僅如此,還可能造成寶寶下頜脫臼,和導致口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