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情緒社交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漸開展的,他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員,親子關係是寶寶發展所有情緒與人際的出發點,密切的親子關聯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讓他感受到平安。為了輔助他學習信賴他人,同時為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奠立牢固的基本,有人曾對幼兒的行動做過長期的實驗,將一個天天生活得多姿多彩且有良好情緒的寶寶,與另一個在枯燥無聊的生涯中成長起來的寶寶作對比,從結果可以顯明地看出:前者的反映比後者更加敏銳,而且在當前的教導中,這個寶寶也顯示出占了很大的上風。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快樂的情緒體驗對幼兒語言能力和智力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
寶寶在3歲之前是最可愛、但同樣也是最難管和調皮的,每天應對他的吃喝拉撒已經累壞了父母,而當他出現各種情緒的狀況時,更是讓父母感到萬分著急!其實父母不必驚慌,每個寶寶都不是天生的搗蛋鬼,了解了寶寶不同階段的情緒特點,便可以將問題迎刃而解。
幼兒的情緒,是幼兒對客觀事物的情境的主觀體驗和感覺。每個寶寶都有他的情緒,並且情緒的表達,對他們也都非常重要,它是寶寶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是一生的幸福。情緒伴隨著寶寶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當中,並且在不同的階段,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麼,接下來我們看看從寶寶剛一出生一直到6歲,各個不同的階段,他們的情緒是什麼樣子呢?
0~1歲。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的穩定和平和,偶爾會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由於生理上得不到滿足,比如:他想睡覺,身體不適或是肚子餓等。所以,在這個階段時,父母對寶寶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他覺得舒服和安全。隻要為寶寶建立起正常的作息規律,他的情緒便不會有太大的波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避免寶寶受到驚嚇,例如在寶寶的身邊大叫或是突如其來的巨響,這會使他覺得非常無助,對自己不可以理解的事物產生恐懼的情緒,感到害怕。
1~2歲。這時期的寶寶非常容易大發脾氣,哭鬧,無論父母如何勸都沒有用。平息他們哭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會他們。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分散或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比如說,吃飯時你將正在學步的寶寶,放進了他的高腳凳裏,他可能會執拗在那裏,並揮動他的雙手尖叫著。此時,你最好先讓寶寶下來,拿些有趣或是好玩的東西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隻要將他哄得團團轉,讓寶寶忘記不想坐在椅子裏吃飯這件事,之後,當父母再將他放進高腳椅裏,他變可能會很聽話。無論你碰到多麼棘手的問題,你可以發現最管用的一招,就是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因為寶寶在小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持久,所以,他們一看到有趣的東西,就會立刻破涕為笑。
2~3歲。在這個年齡段裏的寶寶,必須需要注意一點,就是自由發揮,並且不要期待他去做討你高興的事。舉一個例子:寶寶大都喜歡跑跑跳跳,喜歡自由自在的在戶外活動,去認識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此時,父母應當耐心地在一旁觀看,不要催促寶寶。如果不得讓他停下來時,不妨設法吸引他的注意,他就會很快往你這邊走來。可是,寶寶很可能會抗拒父母的摟抱或觸摸,不願意接受你的管束。所以,管教他時最好先放鬆後收緊。總而言之,管教這個年齡段裏的寶寶並不容易。最好的管教方式之一就允許他正常的情緒宣泄,這會帶給他莫大的安慰與支持,例如讓寶寶吸吮橡皮奶嘴或他的拇指,讓他將心愛的毛毯攜帶在身邊,給寶寶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寶寶到大一些時,比如說快3歲了,就不需要許多的管教和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