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在坦誠地傾吐心聲,尋求幫助時,心理輔導已在不知不覺中起著作用,隊員隻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作為知曉此事的團幹部不能輕易地將隊員的隱私外泄,更不能作為新聞傳播,或提供給學校領導作為處分的材料等,因為這樣不但起不到心理輔導作用,甚至還貶低了自身在隊員心目中的地位,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做好中隊輔導員工作
中隊輔導員身在少先隊工作的第一線,是落實和完成少先隊教育任務的具體執行者。中隊輔導員的工作水平、實力,直接關聯少先隊工作的整體水平與少先隊事業發展。因此選聘、指導、管理等工作至關重要。其中,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中隊輔導員管理機製,更是當務之急。中隊輔導員的管理機製大致需建立選聘、培訓、分工負責、考評、獎勵、建檔等製度。
(1)建立中隊輔導員的選聘製度。總輔導員應了解班主任配備狀況,參與行政協商,幫助學校選聘好中隊輔導員,盡快能配備適合做少先隊工作的班主任,利用“六一”節或建隊紀念日召開隆重的聘任大會。實踐證明,倘若將隊員們喜愛的歌舞能手、球類高手、“科研迷”、“手工能手”、“故事專家”等素質優良的老師聘為小隊輔導員,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那麼,隊員們一定會非常高興,領導、教師、家長也都會滿意。
(2)建立中隊輔導員的崗位培訓製度。總輔導員要重視“以會代訓”工作,提高中隊輔導員業務水平。“以會代訓”指的是總輔導員應利用每月一次輔導員例會的時機,針對少先隊計劃的撰寫和落實,組織好專題性的理論學習和討論會,或開展讀書讀報活動,或組織經驗交流會,讓中隊輔導員逐步確立正確的輔導觀,掌握工作的原則與方法。作為總輔導員,對中隊輔導員的培訓工作要落在三個方麵:①製定一個可操作的工作計劃;②明確如何培養使用隊幹部;③掌握如何建設隊集體。
(3)建立少先隊基礎建設的工作責任製度。要讓中隊輔導員明確職責範圍。總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事事抓住少先隊幹部,發揮他們主體作用,輔導員則起主導作用。大隊有《幹部分工一覽表》。少先隊的每一項常規工作與活動,如升旗儀式、文明行為評比、紅領巾廣播、板報宣傳……皆可落實到大隊委員,每一個有專項任務的大隊委員又直接指揮各中隊相應的小隊的日常工作。而中隊輔導員就要建立相應的指導責任製。
(4)建立中隊輔導員工作量化考核製度。“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是管理的失敗。總輔導員應配合學校領導,妥善地實施適當量化考核製度,形成一種競爭氣候,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充分調動中隊輔導員工作積極性。
做好中學共青團與少先隊工作的銜接
對少先隊工作的直接領導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團員和隊員在年齡、生理和心理上具有銜接性,共青團和少先隊在政治、思想、組織和工作上具有相似性。在保留少先隊組織建製的初級中學,搞好團隊銜接是中學共青團組織的重要工作,也是中學團的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衡量負責該方麵工作的團幹部能力素質的尺度。
(1)選派優秀團員擔任少先隊大隊、中隊輔導員,指導少先隊活動,發現和培養入團積極分子,開展團的組織建設工作。
(2)加強高年級團支部和低年級少先隊中隊的聯係,開展“全團帶隊”活動。可以邀請少先隊員代表參加某些團支部活動,也可以邀請共青團員參加少先隊活動,還可以開展團隊聯誼活動,幫助少先隊員更多地了解團的組織,更好地開展入團前教育。
(3)建立中學生團校,給願意加入共青團的中學生提供全麵係統了解共青團組織、共青團工作、中學共青團活動的機會,提高中學生對共青團的認識,培養他們對團組織的向往。
(4)學校團隊組織聯手,在初中一、二年級有計劃地發展新團員,建立團組織,在高年級團支部的帶動幫助下,開展團的活動,順利實現由少先隊向共青團工作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