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團幹部要了解的團員教育與管理知識(3)(2 / 2)

對在一定地區或單位連續工作半年以上,已轉移團員組織關係的外出流動團員,應在外出所在團組織參加教育評議活動。

團員輪訓和“推優”工作

團員輪訓,是指以基層團委為單位,通過團課的形式,有計劃地對團員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黨團基本知識等方麵的係統培訓,是更為規範、係統的團員教育形式。

(1)團員輪訓工作是團員教育評議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團員教育評議活動作為一種團員教育的有效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團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達到了教育團員的目的,但是,團員教育評議活動具有專題性、階段性較強的特點。團員輪訓則強調團員教育的經常性和係統性,側重通過經常性的理論灌輸,使團員係統地接受教育。兩者互相聯係,互為補充,形成團員教育的整體效益,使團員教育得到全麵加強。

(2)團員輪訓使團員教育的內容更加規範。團員輪訓要求有計劃地對團員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路線、黨團基本知識等方麵的係統培訓,這就為“團課”確定了基本教育內容,使團員教育的內容更加規範,這必將為提高團員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3)團員輪訓有利於提高團員教育工作的水平。團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團員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要達到這一要求,關鍵是要解決團員思想深層次的認識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隻能通過理論知識的係統灌輸。團員輪訓的開展將重點體現這一點,是對團員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做好對要求入黨的青年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及時地把那些具備黨員條件的先進青年吸收到黨內來,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戰鬥力的需要,是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需要,是保證黨的事業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的需要。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積極為黨培養大批誌願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先進青年,不斷為黨輸送新鮮血液,是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各級團組織要根據黨組織的要求,把培養青年積極分子和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於1992年7月聯合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意見》,指出,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是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完善黨的新生力量的需要;也是激發廣大團員青年的政治熱情,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明確要求各級黨團組織要增強政治責任感和自覺性,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這項工作在基層落實。今後28周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展;發展團員入黨,一般應經過團組織推薦。使“推優”工作逐步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中共中央組織部於1995年3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中,再一次強調了對“推優”工作的這一要求。

“推優”工作的立足點是對團員的培養教育。加強對團員的培養教育,提高團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推優”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推優”工作的主要目的。各級團組織要組織團員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對團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團員積極投身到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去。通過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的鍛煉,使他們明確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對於要求入黨的團員,團組織應按照黨員標準培養、教育他們。要組織他們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引導他們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模範作用。還要對他們進行黨的曆史和光榮傳統教育,幫助他們增強黨的觀念,端正入黨動機。各級團組織要根據青年特點及其成長規律,不斷改進教育形式和方法,力求做到生動活潑,有的放矢,循循善誘,講求實效,使團員青年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