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 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礻勺,夏曰,秋曰嚐,冬曰。天子祭天地,諸侯 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 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
天子直礻勺、袷、袷嚐。。諸侯礻勺則不,則不嚐,嚐則不, 則不礻勺。諸侯礻勺直、一直一袷,嚐袷,袷。
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 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祭 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 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 廟。
古者公田藉而不稅。市厘而不稅。關譏而不征。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 夫圭田無征。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田裏不粥,墓地不請。
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遠近,興事任力。凡使民,任 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穀大川異製。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 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製,衣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 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發文皮,有 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 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 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誌,通 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譯。
凡居民,量地以製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無曠土, 無遊民,食節事時,民鹹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 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
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於庠,無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 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不變,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 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如初禮。不變,移之遂,如初禮。不 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 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樂正崇四術,立四教, 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 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群後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 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正告於王。 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 西方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 曰進士。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 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葬之。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凡 執技論力,適四方,股肱,決射禦。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禦醫卜及百工。 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仕於家者,出鄉不與士齒。
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附從輕,赦從重。凡製五 刑,必即天論,郵罰麗於事。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疑獄,汜 與眾共之;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 之下。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又, 然後製刑。凡作刑罰,輕無赦。刑者亻刑也,亻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 子盡心焉。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 眾,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假於鬼神,時 日,卜筮以疑眾,殺。此四誅者,不以聽。凡執禁以齊眾,不赦過。
有圭璧金璋,不粥於市。命服命車,不粥於市。宗廟之器,不粥於市。犧牲 不粥於市。戎器不粥於市。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兵車不中度,不粥於市。布 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奸色亂正色,不粥於市。錦文珠玉成 器,不粥於市。衣服飲食,不粥於市。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木不中 伐,不粥於市。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