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二年(969),由於宋太祖訓練水軍噪聲過大,“上一日教戰後池,鼓噪之聲徹於外”,此時任殿前都虞候的楊信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不測其故,遽入至苑門”,急忙帶兵前去查看,宋太祖向楊氏解釋“吾教水戰,因使其噪耳。”並直誇“此真忠臣也。”這則史料間接說明水軍訓練聲勢很大,以至於宮外的楊信都能聽到噪聲。
開寶七年(974)十月正式發兵討伐南唐,出征之前,宋太祖“幸迎春苑,登汴堤,發戰艦東下。丙戌,複幸迎春苑,登汴堤,觀諸軍習戰,遂幸東水門,發戰棹東下。”水軍與陸軍協同作戰,共同承擔滅南唐軍事任務,可見宋太祖的水軍訓練成果還是比較理想。次年,當南方討滅南唐的戰事如火如荼之時,宋太祖仍舊“幸都亭驛,臨汴觀飛江兵乘刀魚船習戰。”
雍熙元年(984),宋太宗在檢閱完畢水軍訓練後,表示:“水戰,南方之事也。今其地已定,不複施用,時習之,示不忘武功耳。”顯示了對於水軍訓練的重視,也從側麵表達了對於和平時期荒廢軍事訓練的擔心。“太宗北伐,高瓊為樓船戰棹都指揮使,部船千艘趨雄州。”在河北地區對遼戰爭中使用水軍,恐怕實戰意義不大,更多的隻是顯示北宋水軍強盛以及負責後勤補給。
隨著南方地區相繼平定,水軍地位有所下降,鹹平三年(1000),宋真宗“幸金明池觀水戲,揚旗鳴鼓,分左右翼,植木係彩,以為標識,方舟疾進,先至者賜之。”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對於請求毀掉舊船,重造新船的奏折,表示:“金明池所習水戰船,蓋每歲春夏,都人遊賞,朕亦為觀之,止欲頒賚諸司及習水戲兵士,此船何須改作?可速指揮省司押令赴闕,勿使改造。”自後周世宗以來水軍訓練淪落為達官貴人觀賞的娛樂項目,說明此時水軍地位已經大不如前,至於訓練就可想而知了。
盡管大中祥符六年(1013)宋真宗下令選擇熟悉水性的士兵編為水虎翼軍,並且江淮一帶均仿照此法,但也隻是“初,太祖立神衛水軍,及江淮平定,不複振舉,上以兵備不可廢,故複置焉。”這樣的詔令隻是對太祖的一種追思,不具有太大實際意義。
四、軍事訓練的弊端
經過多年苦心經營,應該說北宋軍隊戰鬥力在宋初還比較強大。宋軍對南方割據勢力的戰爭不但屢戰屢捷,即使麵對北方強遼,北宋軍隊也毫不示弱。開寶三年(970),田欽祚以兵三千對抗契丹六萬騎兵,雖不能說是大勝,至少也沒有吃虧多少。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隱患及不足,端拱二年(989)張洎的奏折中提到涿州之敗,“……臣頃聞涿州之戰,敵人未至,萬弩齊張,敵騎既還,箭如山積。乃知戈戟刀劍,其用皆然,是驅天下奮空弮而劫勍敵也。《軍誌》曰:‘三軍耳目,在吾旗鼓。’臣頃聞涿州之戰,陣場既布,或取索兵仗,或廷移部隊,萬口傳叫,囂聲沸騰,乃至轍亂塵驚,莫知攸往……臣頃聞涿州之戰,王師霧集,聲讋戎敵,然而矢石未交,奇正先亂。”從側麵反映出北宋軍事訓練已經出現一些問題。
(一)武將素質的逐漸降低
北宋建立後,鑒於唐末五代以來武人跋扈,軍隊疏於管理,“唐末失禦,外方將帥臣窺釁輒發,籍土地,聚貨財,招倈慓勇士,務刺擊爭鬥以為強。甚者格弛天子法令,專逐帥臣,蹈有其眾,患日寖長。”從宋太祖朝始即著手對軍隊係統進行整肅,但當時出於統一戰爭以及國防需要,有限改革並沒有影響到軍事訓練層麵。
宋太宗朝後,隨著“崇文抑武”政策逐漸深入推行,大批不懂軍事的文官占據國家軍政主導地位,加上大批良將相繼謝世,後續將領素質下降,在軍事訓練中組訓者一環出現問題,而這也是困擾兩宋軍事訓練重要難題之一。
鹹平元年(998)柳開談道:
今兵革雖眾,不及太祖之時人人練習,謀臣猛將則又懸殊,是以比年西北屢遭侵擾,養育則月費甚廣,征戰則軍捷未聞。誠願訓練禁戢,使如往日,士伍必求於勇敢,指顧無縱於後先,失律者悉誅,獲功者必賞,偏裨主將不威嚴者去之,聽斷之暇,親臨殿廷,更召貔虎,使其擊刺馳驟,以彰神武之盛。
朱台符也持類似看法,“國家養兵百萬,士馬精強,器甲堅利,可謂無敵於天下矣。然自拒馬失律以還,夏廷逆命之後,軍聲不振,廟勝無聞,一紀於茲,蒙恥未雪。何者?將帥弗用命而委任不專也,卒既驕惰而不習知邊事也,有以見軍政之不修也。”
盡管中央政府重視軍事訓練,但是在地方主要依靠當地將領執行,這些人往往決定了當地軍隊訓練開展良好與否,尤其在河北宋遼前線更為重要。鹹平三年(1000),何承矩上書宋真宗,“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不悅詩書,不習禮樂,不守疆界,製禦無方,動誤國家,雖提貔虎之師,莫遏犬羊之眾。”軍事訓練逐漸呈現弱化趨勢。而武將素質問題也成為一直困擾兩宋軍事訓練的難題之一。
(二)軍訓開展不平衡性
自宋太宗滅亡北漢,統一中原以來,北宋的國防壓力主要來自北方的遼,廣大內地由於沒有戰爭威脅,軍隊很少進行軍事訓練,加上北宋初年收精兵政策,導致州郡士兵戰鬥力不強,鹹平六年(1003)“先是,自京師發禁旅戍河東,數不足,則取州兵材勇者補之,十不得四三。又行伍弗整,校長冗多。”
景德和議之後,河北地區軍隊的訓練也逐漸趨於鬆弛,蔡抗在河北“見河朔軍籍世家相承,狃於姑息,前人至墾閱場,取蓏蔬之利。”
南方地區軍事訓練情況尤其不容樂觀,景德元年(1004),“夔州路轉運使薛顏等言,川峽戍兵等素不閱習,內夔、旅最近蠻境,請各付戎器,時加練訓,從之。”南方禁兵大都沒有兵器,也不進行訓練:
知廣州馬亮言夏熱,欲停諸軍教閱。上曰:“朕記國朝以來,廣南、西川,以遐遠之地,屯泊軍士未嚐給兵器,習武藝。亮遽行此事,恐非便。”乃詔樞密院檢原降指揮及近例密諭亮,令遵守之。
總體來說,宋初三朝的軍事訓練整體情況不錯,雖然自宋真宗後期開始相比之前有所退步,但是由於戰爭剛剛結束,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影還未最終解除,加上部分頭腦清醒將領對軍事訓練的堅持實施,軍隊訓練狀況尚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