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縱然逃跑的清軍全部有馬速度也快不起來,壞壞的劉之倫為了激勵將士們拿出崇禎三年那股跑不死的幹勁兒追擊清軍,開始了大忽悠。
那時劉之倫手裏隻有一群如同叫花子般的爛兵,可是聽黃漢描繪了遵化城裏有金銀財寶若幹,保證打下遵化城人人能夠到手不低於三十兩銀子後。
一萬餘爛兵用雙腿一跑出了超過一百裏的神速,活生生累死了幾十人在路上。
劉之倫學著黃漢給將士們分析,言辭鑿鑿平均一個逃跑的清軍隨身攜帶的金銀財寶價值不會低於二百兩銀子,外加一匹戰馬和一身盔甲價值幾何?
逃走的清軍保守估計在兩萬到三萬之間,這就意味著那裏有可能存在幾百萬兩銀子,就看大家能夠截下多少。
劉之倫高調表態追殺清軍所得繳獲隻需留下一半上交朝廷,其餘全部算作將士們的賞賜,屆時朝廷怪罪由他一人承擔。
方正化乃是子內臣,他也開口為劉之倫的承諾背書,高調表態隻要能夠襲殺更多清軍,聖子一定會給予英勇作戰的將們厚賜,不僅僅會分到金銀還能夠升官。
幾萬明軍算算賬,如果一個旗兄弟們追上一個清軍奪馬搶金銀得以成功,人人都能夠分十幾二十兩銀子。
如果得到斬首功,不僅僅能夠得到賞銀,還能夠官升一級。
現如今的清軍已經不是傳中的“滿萬不可敵。”,黃河阻擊戰中明軍已經攻擊了擁有人數三四萬的清軍並且取勝。
這彪自信心已經恢複的明軍亢奮了,再加上繳獲了大量糧食攜帶,人人吃得飽幹勁兒更加足,都在高歌猛進。
趙坤和顧準等等率領“紅旗軍”當然跑得過明軍,隨軍攜帶的兩千架獨輪車上滿當當裝載著糧食和補給。
“紅旗軍”不忘初心,在殺敵的同時不忘施粥救濟饑民,走一路就會宣傳一路,號召老百姓莫要從賊,活不下去可以尋“紅旗軍”。
敗逃的清軍不可能始終都走冰凍的黃河河道,因為這根本不現實,黃河落差何其大也,隻要前方出現一處達到或者超過一丈高冰凍成為了冰牆的瀑布,就會宣告此路不通。
阿山和範文程都知道必須帶領人馬離開黃河行軍,他們在懷慶府濟源縣境內找到了能夠上岸的地方。
兩萬餘清軍一路逃跑一路打劫,期間不間斷有人馬掉隊,最開始都是由於戰馬被明軍炮火打傷的麾下,漸漸地就有太過饑餓、疲勞的落在了後麵。
追擊的明軍每一都有斬獲繳獲,雖然有時隻有幾級、幾十級難得斬殺敵上百。
但是從清軍身上搜出的金銀財寶足以證明劉之倫的話靠譜,每一個清軍都隨身攜帶了大量財物,價值真的不少於二百兩白銀。
打死一個清軍能夠有如此大的收獲激勵了所有的明軍騎兵,每一都會出現規模的追逐戰,明軍中出現了不少孤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