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有三千正紅旗騎兵麵對雙倍明軍騎兵也不足懼,沒有選擇逃竄。
見叛亂的漢軍往自己的方向衝鋒,看到了那個長的帥氣的吳三桂一馬當先,恨得牙癢的瓦克達選擇了對衝。
口中怒喊:“兒郎們,殺光造反的漢狗,跟著本貝子把吳三桂亂刃分屍!”
霎時間四五千人馬撞出了火花,那火花不僅僅是漢軍三眼銃的槍焰,也是兩軍刀斧碰擊之時火星直冒。
正紅旗的戰鬥力確實比吳三桂父子的人馬強,吳三桂過於樂觀,想痛打落水狗沒能如願,遇上了硬茬子。
這是一場以冷兵器為主的騎兵對決,吳三桂率領鐵甲家丁跟瓦克達率領的親兵隊短兵相接,雙方在怒罵聲中大砍大剁難分難解。
眼看著漢軍騎兵快支撐不住之時,“紅旗軍”鐵流殺來了,人馬沒到,劈裏啪啦的銃聲就開始連綿不絕,清軍立刻栽了二三百。
發現情況不妙,感覺到“紅旗軍”騎兵的火器太毒,正紅旗人馬頓時泄了氣,立刻繃不住,開始敗逃。
憨子、桑羽、楊大年、張揚等等“紅旗軍”將領期待的大戰泡了湯一個個憤怒無比,豈肯放過眼前的建奴?
他們一個個打馬如飛窮追不舍,不間斷的銃聲中,人喊馬嘶的嘈雜聲中,建奴紛紛落馬……
此時臨陣倒戈的漢軍已經找不著主將吳三桂,離廝殺現場遠遠地吳襄發現清軍敗逃之時急急忙忙衝來尋找兒子。
冷兵器騎兵對衝尤其慘烈,沒有任何人能夠保證自己不落馬死於踐踏,瓦克達和吳三桂帶著精銳撞在了一起,兩人互相砍殺之時運氣都不好,都栽了。
這時互相砍殺的騎兵都沒有時間管落馬的袍澤,都在應對砍來的刀斧、飛來的箭矢、短斧、鐵骨朵、投槍……
王誌誠不改打仗時的瘋狂,夾刀棒敲碎了五六個建奴、韃子的腦袋,他麾下剛剛被提拔為伍長的施琅也如同猛虎下山,手中斬馬刀舞得虎虎生風,最少砍殺兩名清軍。
又有了再次升職的預期,施琅越戰越勇,忽然間聽見身後呐喊聲如潮,數千十五六歲的少年衝上前來。
家主的近衛營旗號“紅旗軍”人人認得,最是激情似火的戰士就是十五六歲的學院派少年郎,他們的軍事素養高、文化程度高具,在黃漢民族主義的政治教育下人人具備民族榮譽感。
施琅居然在騎兵群中發現了策馬奔騰的同胞兄弟施顯,他掀開麵甲提起兩顆清軍首級高聲呐喊道:“近衛營兄弟們,加把勁,爭取砍幾個清軍腦袋當軍官啊!”
施顯瞧清楚了,那一身鮮血提著兩級斬獲的騎兵伍長居然是自己的哥哥,他感到無限光榮,但是此刻不能擅自離隊,隻得大喊道:“哥哥好樣兒的!我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