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潁州為中心幾百裏地界的百萬人口手裏也有了一些收成,在能夠得到“紅旗軍”一些救濟糧的情況下不至於流離失所。
但是這要建立在不被流寇或者清兵搶劫的情況下,可是旗衛、斥候傳回的情報表明,建奴已經打到了開封,大有可能繼續往東攻城略地。
穀如山高度緊張,倪姑、倪本純組織的宣傳隊也在廣泛宣傳,霍邱縣、潁州等等“紅旗軍”染指的地盤都在加強盤查和防禦。
不少官員得到“紅旗軍”解救不僅僅自己死裏逃生,還保全了一大家子的性命。
他們都不遺餘力宣傳以“紅旗軍”為主導的保甲聯防,加入宣傳隊的仕子、童生不在少數,甚至於有了十幾位士大夫的子弟。
為了不讓流寇和建奴得到補給,宣傳隊號召軍民們把所有的糧食和牲口都運進就近的城池。
已經被流寇荼毒一次的潁州軍民、官吏見識過了兵災的可怕,他們沒有了幻想。
知道唯有齊心協力堅守城池才能夠保全自己和家人,幾座縣城裏組織的守衛者都超過一萬,最起碼都有白蠟杆長槍用來刺殺。
河南、陝西、山西諸多憑借城池堅守的軍民、官吏見建奴依舊肆虐沒有一絲退兵意圖,而由於大量人口湧入城池導致糧食所剩無幾。
再這樣下去用不著清兵攻打,城裏就會爆發人吃人的慘劇,太多文官武將感到絕望了。
不少文官都有了幹脆上吊自殺的念頭,個別武官開始琢磨著打開城門投降建奴或者幹脆從賊當流寇去。
就在此時,朝廷信使、四方快運鏢師、“紅旗軍”哨馬不斷出現在各座依舊在堅守的城池外,他們根本不要求入城,而是大聲呐喊。
內容雖然更簡單,但是如同一股暖流驅散了寒冬。
“某某城裏的大人、軍民們,請大家互相轉告,征虜大將軍率領十萬“紅旗軍”人馬進入山西攻擊清軍,第一目標就是襲擊建奴盤踞的朔州城。”
“明軍兄弟們,咱們是‘紅旗軍’的信使,遼國公沒有坐視建奴橫行,已經發動了犀利攻勢,不日就會收複朔州城斷了那些雜種的歸路。”
“兄弟們再堅持一下,‘紅旗軍’十萬人馬殺來了,建奴離死期不遠了,萬萬不能降賊禍及子孫後代還要遺臭萬年啊!”
“紅旗軍”已經是大明軍民心中唯一的指望,哪怕諸多文官武將痛恨征虜大將軍從嚴治軍,懲治貪腐,拒絕任何人吃空額吃拿卡要,此時也覺得來了及時雨。
太多失去信心準備與其餓死還不如打開城門幹脆向清兵投降的武將頓時有了信心,最起碼不少守城決心動搖的將佐要看看“紅旗軍”參戰後的效果才會決定自己的去留。
這一切完全是黃漢刻意安排,他知道清兵入寇時間太長,使得太多地方沒有能夠秋收,缺糧的城池不知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