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惠和鄭國昌不知是何事,擔心黃漢出難題,麵麵相覷。
黃漢讓徐妙妍和添香、紅袖拿來幾十個金、銀、銅幣。
這些產品已經定型,如今在量產之中,絕對是精工細作,錢幣的圖案精美且凹凸有致富有手感。
銀幣的含銀標準跟後世的袁大頭差不離,但是足一兩,明朝的一兩重三十七點五克。
一枚銀幣當銀一兩,當銅錢一千文,為了杜絕一文銅錢的實際價值低於銅料,造成奸商回爐一文幣值的銅錢謀利導致民間無錢可用。
黃漢鑄造的錢幣最幣值是二文錢,鉛占三成鎳占一成最貴的銅占比六成,質量強過嘉靖通寶金背錢,還更加精美,如果回爐煉銅,保準會讓奸商足虧損一半。
銅錢有二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十文以下的材質一樣,五個二文銅錢跟一個十文銅板重量相等。
五十文、一百文的銅幣就含一定比例的白銀,兩個五十文的銅幣跟一枚一百文銅幣重量相同。
金幣和銀幣重量相等,金幣上有清晰可辨的當銀十兩的大字。
黃漢如此做法是先肯定貨幣的貴金屬價值,能夠讓廣大民眾、官宦接受,漸漸地會讓“四方錢莊”的信用價值深入人心,以後發行紙幣就有了可能性。
鑄幣不會虧本,因為一枚銀幣略低於八成的純度,減去工本費,有兩成不足的利潤,金幣也是同樣如此。
此時不是後世,金價很低,知道黃金走勢的黃漢不囤積白銀,專一囤積黃金作為硬通貨。
故而這幾年“四方錢莊”一直在敞開收購黃金,基本上都是在八比一、九比一之間完成了收購。
再加上黃勇跑南洋又帶回來大量黃金,使得黃漢手裏的存量足以做到操控金價,這一次就趁機進行官方定價,一兩黃金當銀十兩。
這一個簡簡單單的運作就會使得手裏價值五百萬餘兩白銀的黃金增值一兩成,相當於賺了不足一百萬兩銀子。
完成了鑄幣和推廣,如果市場上流通黃漢鑄造的貨幣達到一千萬兩白銀計,黃漢會得到二百萬兩不足的利潤。
估摸著整個大明和周邊國家需要流通的貨幣價值何止一億兩白銀之多,這事兒黃漢給辦了會賺多少?
因此黃漢挑朝廷需要“紅旗軍”臨危受命之時,又是朝廷欠了遼餉兩個月正人窮誌短之日,請鄭國昌、鄭之惠程奏皇帝批準自己造幣。
黃漢認為此時被拒絕的可能性比較,因為大明私錢泛濫,屢禁不止,又由於朝廷貪腐成風,鑄幣根本得不到利潤。
沒有朝廷首肯,早就不知有多少家在造私錢。
黃漢沒有直接下手特意請旨,在需要“紅旗軍”出大力跟建奴拚命的時候,崇禎肯定會顧全大局,況且皇帝根本不知道這裏有多麼大的利益。
鄭國昌和鄭之惠拿起黃漢放在桌子上的錢幣把玩,倆人都愛不釋手,果然是人生跟錢有感情!
鄭之惠道:“大將軍,您能夠鑄造出如此好錢,解了民間一方麵無官錢可用,一方麵低劣的私錢坑民的困境,聖子焉有不肯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