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1 / 2)

駐防寧遠、金州的“紅旗軍”在防禦建奴的同時還得防備祖大壽反水,這已經是滿朝文武的共識。

因為祖家軍中除了祖澤潤、祖可法等等投降建奴為虎作倀,又多了妹夫吳襄外甥吳三桂。

此時皇帝已經有密旨下達各軍,要求總督、巡撫、兵備道、監軍太監嚴加防範祖大弼、祖大成、祖寬等等關寧軍舊將。

崇禎見群臣都舉薦黃漢領兵抗擊建奴入寇,問道:“諸位愛卿,東平侯遠在夔州府,此時傳旨征調入京恐怕遠水難解近渴。”

徐光啟本來已經準備再次請辭歸隱,以後去虎穴城教書育人,誰知大明又攤上大事,隻好選擇再幹一段時間。

他出班奏道:“陛下,自家人知自家事,寧遠、金州駐防的‘紅旗軍’是否可以在確保防線無虞的情況下抽調一部分人馬入援宣大也未可知,這得東平侯拿出決斷。

東平侯忠君愛國人所共知,陛下不僅僅要及時傳旨令東平侯火速回京,還得要求他緊急征調寧遠、金州以及山海關駐軍解燃眉之急。”

鄭國昌出班施禮道:“舉賢不避親,如今大明形勢嚴峻,諸路兵馬畏懼建奴或觀望不前或龜縮在城池內消極怠戰,唯有東平侯能夠提振軍心士氣力挽狂瀾。”

首輔溫體仁也附議道:“‘紅旗軍’威名赫赫,隻要有了東平侯即將到來的預期,前線將士們心底裏就有了盼頭,哪怕是望梅止渴也得及時征調東平侯在四川的人馬。”

侯詢這段時間頭大如鬥,財政危機下的大明戶部尚書不可能有好日子過,夾板氣受夠了。

但是他對黃漢的印象特別好,主要原因就是“紅旗軍”出征索要最少,拖欠糧食也不會造成士兵嘩變的惡果。

他當然讚征調“紅旗軍”,此時出班道:“陛下,如今各路援軍陸續趕往山西,要錢糧的公文堆積如山。

沒有大將、強軍成為中流砥柱,戰事久拖不決朝廷難以為繼,臣認為急調東平侯入援,越快越好!”

再次擔任兵兵部尚書的張鳳翼又攤上大事了,心裏淒苦,哀歎自己時運不濟,絕大多數流寇大頭目已經被陳奇瑜困住,現在隻要能夠早日驅趕境內出關就是兵部的勝利。

他是最迫切想東平侯來解燃眉之急的朝廷重臣,立刻出班附議,他手下的兩個兵部侍郎、幾個郎中都出班力薦。

朝議很快變成了一邊倒,黨派複雜的大明群臣難得高度統一,都力薦東平侯主導對抗建奴的入侵。

沒轍,最能打流寇的曹文詔叔侄對陣後金軍一敗塗地,給朝廷文官武將的打擊實在太大,貌似整個大明能夠對抗建奴的隻剩下了黃漢一人。

本來太多人都有壓製黃漢發展的意圖,可惜靠實力話的“紅旗軍”已經屬於無法打壓的存在,京師即將再次遭遇兵臨城下的困境之時,滿朝文武達成共識即刻征調東平侯率領人馬入京師。

緊急軍情當然要用六百裏加急日夜傳達,七月十九日,在夔州安民練兵指導基本建設的黃漢見到了皇帝親自下達的調遣自己前往京師勤王的聖旨,不由得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