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吳襄父子(1 / 2)

“紅旗軍”水營總部已經搬到了青泥窪口,這個位置在後世大連市中心。

這裏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

經過三年的建設,條磚或者條石鋪就的街道兩側二三層樓鱗次櫛比,常住人口高達八萬。

軍港、船塢是這裏的特色,支柱產業乃是造船業,“紅旗大學堂”的主要校區已經搬遷到此,現在擁有莘莘學子超過一萬。

這一年水營主將黃勇的戰列艦又增加了二十餘艘,四月底他再次出海跑倭國,大學堂畢業生兩千餘人和新下水的戰艦都會前往。

新畢業的水手、炮手得到遠航的鍛煉機會提高很快,黃勇每一次出海都盡可能多的帶上戰船和將士們。

不僅僅是為了增加打劫效率而多帶戰船,還因為唯有經常混跡在海上才能夠讓“紅旗軍”少年適應風浪熟悉大海。

況且運回五十萬石倭國精米的預期也使得黃勇必須每年按時趕去倭國。

糧食太重要,去年運回來的四十餘萬石精米發揮了大作用,陸陸續續支持了夔州府不下於十萬石,還有二十萬石運去京師平抑物價。

大明多出四十幾萬石糧食大有可能使得幾十上百萬人渡過糧食危機而存活。

永平府、順府、遼西走廊、遼南半島如今基本上做到了沒有饑餓。

由於有強大軍事力量做保障,這些地方少有盜匪山賊,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去年已經能夠使得糧食再自給自足的基礎上擁有餘糧。

崇禎七年,七月初八,就在大明內地剿寇形勢往好的方向轉變之時,突發變故。

後金軍加蒙古韃子十數萬殺入上方堡後分四路攻掠宣大地區,沿邊大明城堡大多失守,被擄掠之百姓不計其數。

六百裏加急如同雪片一樣送到京師,崇禎再次被澆滅了平定流寇後勵精圖治的幻想。

沒轍,唯有調兵抗擊後金軍的大舉入侵,剿寇的曹文昭叔侄、吳襄父子、祖大弼兄弟、黃維正、韓誌寬等等將領被緊急調往宣大。

然而打流寇很厲害的曹文詔叔侄率領人馬迎戰建奴偏師都不堪一擊,不得已退入懷仁堅守待援。

吳襄父子運氣很不好,因為他們在山西屬於初來乍到,遭遇了趙率教那樣的命運,來到大同想入城協防之時也被拒絕了。

但是這父子沒有趙率教的氣節,在沒有城池可憑的情況下立刻火速撤退,妄圖逃離戰場。

然而吳襄父子好不容易積攢起的三四千人馬很不幸被奴酋盯上了,這當然是隱藏在山西賣國商賈之中的漢奸通風報信的結果。

剛剛拿下大同左衛準備接下來增兵圍攻保安州的紅歹是得到吳襄這路人馬的準確行蹤後大喜。

他暫時放棄奪取保安州的計劃,派出信使抽調豪格、阿巴泰率領六千兩黃旗人馬參與圍殲吳襄部。

濟爾哈朗這段時間很受重用,他被紅歹是委任全權負責剿滅吳襄部,領到這個任務心領神會的濟爾哈朗施禮道:“大汗放心,奴才知道如何做,那吳襄是祖大壽的妹夫,總要盡可能活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