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臨別之時叮囑鄭孝文莫要對流寇心慈手軟,千萬不可以收留投誠的流寇頭目,發現流寇再犯洛陽,一定要逐戶排查可疑之人,寧可抓錯也莫要放過。
旗衛組織太會惹人遐思,黃漢一向自己掌握這股力量,擔心鄭孝文接受不了,因此從來沒有跟他透露。
鄭孝文從遼西選拔的家丁中就有幾人是黃四方安插的旗衛,他們不僅僅收集情報,還要承擔保護鄭孝文的工作,萬一出現洛陽失守的情況,旗衛會強行裹挾鄭孝文棄城逃跑。
流寇渡過黃河險如同水銀瀉地往南、往東西流竄作案,“紅旗軍”不能在洛陽空耗,必須緊緊咬住一部才能夠減少攜帶糧食的消耗。
往往流寇剛剛搶到糧食和物資之時遭遇“紅旗軍”騎兵奔襲都會扔掉輜重落荒而逃,用繳獲的糧食接濟大量流民當然能夠節約隨軍運輸的給養。
流寇賊精,應對官軍之時扔輜重、丟金銀財寶,追擊的明軍十有八九會立刻大亂,兵丁們你爭我奪唯恐落於人後。
明知拋棄輜重扔錢財是流寇的奸計,諸多將領也無可奈何。
明軍將領吃空額已經常態化,出兵之時為了應付點驗到處抓人充數,他們的麾下不定有一大半人就是強拉入伍的流民、乞丐,甚至於還有不少流氓、混混。
為數不多真正的營兵也是缺糧少餉嚴重,眼看著在地上就能夠撿到金銀財寶,這幫烏合之眾還會管什麼軍紀?
將領此刻下令家丁隊出手阻攔,弄不好急了眼的兵丁就有可能跟家丁拚命,最後幹脆砍了主將造反投奔流寇都大有可能。
羅汝才、老回回、張獻忠等等賊骨頭不可能一味的逃亡,他們時時刻刻關注屁股後麵的追兵,發現了明軍自亂陣腳會返身廝殺。
這時往往雙方角色會發生轉換,變成了流寇追逐官軍,打得他們上無路入地無門。
黃漢不願意跟其他明軍合作,根本不跟已經坐鎮開封府的河南巡撫玄默協調,這位從三品文官為了避免叩見東平侯的尷尬基本上不見麵。
“紅旗軍”掌握一進兵五十裏的速度盡可能剿殺所有能夠找到的流寇,這個速度已經是神速,官軍中沒有哪一支剿寇人馬能夠長期保持。
張鳳儀的前車之鑒,各路明軍都不能信賴,萬一被豬一樣的隊友坑了沒地兒喊冤。
黃漢選擇單打獨鬥,不苛求擴大戰果對敵人形成圍殲,也不特意追逐三十六營的哪幾個賊頭下手,“紅旗軍”有方向,一直向南打穿河南進入湖廣打到長江邊是第一目標。
流寇亂竄之時,“紅旗軍”不趁機拿下幾個地方建立根據地枉費興師動眾來內地一趟。
因此在長江邊搞一個擁有然港口的堡壘,使得湖廣這個稻米產地有“紅旗軍”的一塊根據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