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兵們都知道即便是在石柱,他們這些人都不可能有如此好的醫治條件,也不可能吃得這麼好。
得知哪怕傷殘不能服役了東平侯也不會拋棄大家,隻要他們願意都可以帶上家都去虎穴城定居,屆時會得到力所能及的工作,失去勞動力的傷兵,體麵的工作會優先提供給他們的妻子。
東平侯如此厚待軍人,使得太多白杆兵激動得淚眼模糊,他們心底已經存了報恩的念頭。
被選上的二十個留下殘疾的白杆兵得知以後能夠給文官老爺做家丁,這個文官老爺是救命恩人東平侯的老丈人,而且是去離四川不遠的荊州人人興高采烈,都對發誓會為家主效忠。
旗衛不可能隻要是還能夠具備一定戰鬥力的傷殘軍人都收,有些人太純粹根本不會適應特務工作,有些人相貌有特色也不太適合。
因此給徐明揚的三十家丁中隻有三個旗衛,以後他們熟悉了手下二十七人,經過考察可以優先在他們中間發展旗衛,還可以在當地發展。
特意來看望女兒的徐明揚又羞得無地自容,東平侯又送銀子又送人,貌似自己是來找女婿打秋風。
黃漢直言不諱,告訴徐明揚往後的大明不定更加混亂,身邊的人沒有武力什麼事都做不成。
以後跟著他的三十家丁都是退役老兵,這些人為國家流過血值得信賴,隻要有錢糧、兵器,這些老兵能夠在六個月內最少訓練出三百不弱於內地官軍戰鬥力的武裝。
經曆了平順保衛戰,徐明揚當然明白了武力的重要性,見黃漢給銀子給人的目的就是讓他能夠擁有武力獲得底氣也就不矯情了。
盤桓了三日姐妹花跟父母依依惜別,但是她們心裏不苦,心裏甜滋滋的,因為她們知道父親有了銀子和幾十家丁安全有保障,日子也不會苦。
她倆一一看過成為徐家家丁的三十老兵,發現他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動作麻利,都擁有全鋼胸甲,家丁頭子蕭逢陽還曾經是“紅旗軍”騎兵旗官。
進入農閑的侯家莊和北邊二百步左右的“忠義堡”內沒有閑人,海量甘薯和馬鈴薯需要進行深加工,釀酒、製磚、燒石灰、燒水泥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存在。
送入“忠義堡”進行深加工的馬鈴薯和甘薯不僅僅是黃漢該得的那一半,屯民和農民在留足自己口糧的情況下,紛紛賣出餘糧,因為他們沒有存儲馬鈴薯和甘薯的經驗擔心爛在地窖裏。
為了讓農民放心,這裏也按照虎穴城的折算標準收農民的馬鈴薯和甘薯換取容易保存的粉絲和粉條,直接售賣拿銀子和銅錢也是明碼標價。
許多老百姓已經在參加修建水利設施之時吃過粉絲和粉條,知道這東西好吃還扛餓,當然樂滋滋用自己收獲的馬鈴薯和甘薯置換,他們甚至於還舍得換幾斤白酒、幾個海魚罐頭回家過年。
眼看著秋去冬來,這段時間朝廷諸公和河南巡撫都知道“紅旗軍”在完成以工代賑的大事。
幾百上千裏地盤、幾十萬戶將要收益,如此大的工程,動用如此多的壯勞力,沒有一支能戰高效的隊伍維持穩定,不僅僅地方官僚心裏沒底,皇帝也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