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們廣泛宣傳,明確這一次是聖子為了以工代賑發動幾十萬勞役挑河。
東平侯作為執行人保證所有人能夠吃飽肚子拿到糧食和工錢,但是這個工地上隻需要肯下死力氣幹活的人,混日子的保準他們根本混不下去。
沒見過活兒還沒開始幹就拿工錢的好事,勞役們頓時高呼皇恩浩蕩,都表態隻要能夠拿到糧食他們肯定會拚命幹活兒。
接下來就不是老百姓是否信任皇帝下恩旨發起的挑河工程,而是“紅旗軍”少年和地方官府的衙役和胥吏在工地上尋找出工不出力之人。
第一有一百多人被判為消極勞動收回預發的工錢開除出勞役隊伍。
一連三都有人被趕走,也立刻就有壯勞力來補缺。
沒多久參加挑河真能夠吃三餐拿到糧食和工錢的事實就傳得家喻戶曉,許多已經有了男丁服役的人家還希望家中的壯勞力來參與挑河。
服役能夠吃飽肚子已經是奢望,還能掙回錢糧簡直讓人幸福得發暈,可惜基本上是按照一戶一丁派勞役,如今已經滿員,在沒有人被開除的情況下,許多來碰碰運氣的青壯年被拒絕。
勞工們各自攜帶自己的被褥即可,堤上的背風處幹爽處搭建了無數帳篷和窩棚留給勞工們住宿,“紅旗軍”還雇傭了一些婦女煮馬鈴薯和甘薯燒開水。
包括衙役、胥吏在內所有的人都禁止喝生水,醫務兵會給頭疼腦熱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治療,發現情況不對的會進行隔離防止爆發傳染病。
在挑河工地上的勞工害怕失去吃飽飯還能夠拿到糧食、銀子的工作機會,沒有人肯被巡視的衙役和“紅旗軍”少年判定消極勞動。
有了動力就不愁沒有效率,在“紅旗軍”和地方官府組織下幾十萬勞工在幾百上千裏長的河道上揮汗如雨。
隻不過用了七時間,少年們就掌握了家主教的計算土方測算工作量進行包幹的辦法。
如此安排更加調動了積極性,因為原本活兒幹得猛的人會被鞭打快牛,他們出工的時間跟不緊不慢幹活的人一樣。
但是有了每個人的核定土方後,幹活兒不惜力氣、手腳麻利的壯漢幹三個時辰就能夠休息,他們如果願意繼續幹就會得到額外的工錢。
體力不行或者做事慢吞吞的人要完成定量不定需要五個時辰都不止。
采取了這個辦法後,在人數不變付出報酬不變的情況下工作效率提高了一成,管理還簡單了許多。
因為磨洋工裝樣子變成了自欺欺人,太多勞役變成了主動工作爭取早一刻完成工作量早一點收工用不著監督,管理者自然輕鬆愉快。
疏浚河道不僅僅會減輕排洪壓力和抗旱能力,挖出的淤泥還能夠改造出不少良田。
因此沿河的諸多地主也帶著不少佃戶來到工地上,他們不是來挑河,而是趁機整合自己家的田畝。
隻不過由於挑河勞役的飯食和報酬有了榜樣,而且是聖子恩旨規定的,地主老財不得不也采取這個標準給佃戶糧食和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