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放棄(1 / 2)

其實闖賊、獻賊不是因為本事大才成為最大的流寇頭目打爛了大明,在他們之前的高迎祥、神一魁、紫金梁、王嘉胤等等反骨仔都不見得比他們差。

而是因為這倆混蛋命大,最早造反的賊骨頭都是曇花一現,而獻賊、闖賊屢次失敗都沒被打死,使得他們在長達十幾年的造反生涯中積累了造反經驗。

也是由於各路賊兵肆意殺戮和破壞,導致大明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艱難,導致朝廷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而流寇獲得了更多容易滋長的地區,愈發壯大。

能夠一呼百應不是獻賊、闖賊具備個人魅力和才能,而是苦難深重的老百姓真的被逼得走投無路,這二賊招降納叛,吞並各路反賊人馬,終於成了氣候。

此消彼長,年複一年,大明這個不斷失血的巨人終於被闖賊那些戰鬥力不值一提的人馬輕飄飄奪了京城轟然倒下。

黃漢自認為即便運氣好,這次出手能夠幹掉李自成、張獻忠之流明末流民四起的大氣候也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屆時自然會有其他賊頭能夠脫穎而出,不定水平還會比二賊高,比如李過和李定國就有可能強過獻賊、闖賊。

關鍵所在就是大明政府要有作為,要能夠使得上千萬流民得到口糧、能夠耕種看到希望,而不是被闖賊“不納糧”完全靠搶劫的謊言蠱惑。

可是指望那些聖賢書讀傻了的士大夫覺醒無疑是癡人夢。

曆史上大明朝廷財政枯竭,兵疲民窮,國庫如洗,病急亂投醫的崇禎號召官員助餉、向皇親勳貴借餉。

可是權貴們一個個麻木不仁,肯出千兩銀子的寥寥無幾,戶部隻收到十幾萬兩銀子,簡直是杯水車薪。

李自成攻下京城,大明國庫裏空空如也,急了眼的闖賊立刻暴露了強盜本質,抓捕文官武將勳貴拷餉,足搞了價值幾千萬兩銀子的金銀財寶。

黃漢看了看年紀比自己兩個月卻有未老先衰征兆的皇帝,眼中流露出同情之色,恨不能勸他別幹皇帝這個苦差事了,勸他索性每吃喝玩樂,幹脆把國事交給自己做主。

何必呢,忙到最後是斷送了大明綿延了二百幾十年的江山社稷,是提著劍殺了自己的幼女,斬斷了坤興公主的左臂,妻子和嫂子上吊,後宮嬪妃和所有的兒子無一例外都死於非命。

敢直視皇帝的官宦真的不多,黃漢恐怕屬於鳳毛麟角,崇禎不經意間和黃漢四目相對,他覺察出了黃漢目光中的異樣。

黃漢沒有回避子的注視,他懇切道:“陛下,國事多艱,您也莫要苛求盡善盡美,抽時間多陪陪家人暫時把國事放一放,放鬆放鬆更加有利於保持冷靜的思維,免得導致被別有用心之人蒙蔽。”

一直在伺候著的王承恩見黃漢如此話額頭立刻滲出汗珠,心想這個愣頭青真是無所顧忌啊!居然敢教皇帝如何做事。

黃漢真的是一番好意,他不敢勸崇禎放棄,隻能勸他不要那麼勤勉,一個才能平庸之人手握重權卻事必親躬,直接後果就是多做多錯還不如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