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皇帝言下之意是要自己率領一部分“紅旗軍”人馬進入內地平定地方剿殺流寇,黃漢當然會選擇迎合聖意。
黃漢手裏有存糧,還有從倭國運回幾十萬石精米的預期,完全可以接納幾十萬流民送去關外屯墾。
如今有灤州守備營和四方快運鏢師經常聯手剿滅盜匪山賊,京畿之地相對安定,又有“紅旗軍”體係帶來的諸多工作崗位和大采購,老百姓的日子看到了希望,願意出關者越來越少。
而黃漢在撫寧和永平府擁有的田畝已經全部分配給了屯戶和農民,現在購買、吞並田畝的速度早就趕不上需要,導致不少想為“紅旗軍”屯田又不想去關外的農民放棄了追隨。
人往往就是如此,但凡有一線生機哪裏肯背井離鄉去關外那個兵凶戰危之地,這件事隻能采取自願原則,過於威逼適得其反。
登萊戰亂已經告一段落,山東由於朱大典這個巡撫勇於任事,也是因為太多地主老財被叛軍破了家死於非命,因此出現了大量無主田畝。
再加上大量老百姓死於戰亂、不少老百姓去了旅順口和寧遠,土地矛盾得到了緩解,能夠在家鄉種田討生活誰還願意背井離鄉?
這兩個月去寧遠的山東人越來越少,為了避嫌也為了不掣肘朱大典安定地方“紅旗軍”的宣傳隊已經開始陸續撤回,這就意味著放棄了在山東弄人口。
當前形勢下,已經沒有了送上門的買賣,黃漢需要人口大發展唯有去找那些得不到幫助沒幾就會餓死的流民。
封建王朝重關疊嶂,流民想要流竄到京師基本上做不到,組織起來一路破關斬將一直打到京師到是大有可能,最起碼十年後闖賊就做到了。
很明顯在京畿之地坐等流民上門已經不可能,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這裏出了黃漢和敢戰、能戰的“紅旗軍”,原本曆史上京畿之地亂兵、亂民肆虐被有效遏製,現在往好的趨勢發展。
原本的流民由於得到了恢複生產的機會,現在都是良民,都是農民、工人或者業主。
這其實是黃漢樂意看到的結果,安定下來的老百姓會生產糧食、創造財富,這樣才能夠進入良性循環。
因此需要大量人口的黃漢必須進入內地接出頻臨死亡的老百姓,給予他們田畝或者工作崗位,使得他們通過生產養活自己創造出勞動價值養活更多人。
黃漢答道:“陛下,臣這輩子都會以消滅建奴為己任,在寧遠、金州采取守勢不是消極怠戰,而是意圖積蓄力量給予建奴雷霆一擊,隻不過這需要數年積累才能夠辦到。
當下臣父子所率兩軍合為一體,‘紅旗軍’整體力量得到了加強,並且可以在寧遠和金州之間利用擁有水營的便利快速互相支援,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堅守所需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