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崇禎六年六月份,由於在投奔後金的路上吃了黃龍的大虧。
孔有德投降建奴後沒幾就帶著本部人馬和八旗騎兵報複,不僅僅奪了旅順口還打死了黃龍以下幾千東江鎮將士。
現在這個可能性應該被排除,以孔、耿等等叛將的實力,去打毛承祿駐防的鎮江堡都應該不是對手。
況且哨船已經用不著緊緊的盯著登州水城,黃漢接下來會改變重點偵察地點。
鎮江堡和義州沿海每都會有哨船巡查兩次,如果東江鎮遭遇攻擊,“紅旗軍”水營在兩內就能夠趕到戰場,戰船會在海上炮擊敵軍給予東江鎮支援。
哪怕在海上開炮打後金軍僅僅有著象征性意義,起到的殺傷效果有可能為零。
但是給堅守的東江兵帶來的精神鼓舞非同可,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爆發出的戰鬥熱情會使得戰鬥力飆升太多,打退來犯之敵應該不在話下。
登萊亂局東江鎮沒有參與攪和也是有原因的,崇禎皇帝曾經問計於方正化和李若璉,得知黃龍這個總兵官去東江鎮時日尚短,金聲這個兵備道也屬於初來乍到。
縱然這兩位文官武將對朝廷忠心耿耿也需要防備其餘東江鎮將領有二心,萬萬不可安排東江兵去打同樣是東江鎮出身的叛軍。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孫元化當時命令張可大、張燾率領隊伍出擊李九成的造反人馬適得其反,當場臨陣倒戈了超過八成遼東籍兵丁,其中有一半出自東江鎮。
結果很悲催,登州城內又有耿仲明、陳光福率領前東江兵倒戈,在內應外合之下,堅城、大城登州瞬間被叛軍奪取。
崇禎皇帝學乖了,他決定防範於未然,特意下旨命令黃龍和金聲安撫東江鎮轄區諸島,嚴令他們嚴防死守要確保杜絕東江鎮將領帶領部下投奔叛軍。
登萊形勢嚴峻也使得黃龍和金聲如坐針氈,畢竟那裏的判將無一例外都是出自東江鎮,得到消息的毛文龍時期東江鎮舊將難免不想入非非。
東江兵在吳橋造反席卷半個山東跟黃龍、金聲沒有半毛錢關係,那些人已經不屬於東江鎮,屬於登萊巡撫直轄。
但是他們確實擔心在職的東江鎮將領跟著李九成、孔有德去造反。由於統領東江鎮時間太短,對麾下諸將了解不多,也自認為談不上建立了信任度。
如果在皇帝下達聖旨後東江鎮還反了誰,他們倆人罪莫大焉!
因此他們自始至終都在高度戒備,害怕出亂子,這段時間他們竭盡所能給各島送去了不少糧食和軍餉,這些錢糧都是用木材、藥材、山貨、獸皮等等跟“紅旗軍”貿易而來。
原本曆史上旅順口副將陳有時和廣鹿島副將毛承祿帶著人馬參與登萊叛亂,急了眼的黃龍一直不遺餘力打擊叛軍的情況沒有出現。
現如今的東江鎮以維穩為主,黃龍和金聲集中了東江鎮的船舶不斷巡視諸島施恩諸將,並且不許任何將領私自帶領麾下下海,目的就是防備有人趁機去投奔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