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軍”的管理跟建奴沒有可比性,接受韃子部落投降後,少年火槍手就開始給部落做人口普查,建立人事檔案。
為了震懾迫於大明軍威而投誠的酋長們少生歪心思。
接下來“紅旗軍”會采取忽然包圍已經投降的部落重新核查人口的辦法鑒別這個部落的頭領是不是陽奉陰違,是不是收留敗兵妄圖增加自己的實力。
不告而誅不人道,“紅旗軍”少年火槍手在記錄戶口之時就告訴部落酋長和一些長者這樣做的用處,嚇得部落酋長立刻派出不少人去尋找躲出去的族人。
酋長是擔心明軍不接受投降,故而派一些年輕族人躲入大山,目的是給族裏留下一些種子,免得被滅族,也是為了隱藏一部分實力,以前他們對付建奴之時就是這樣。
誰知道明軍太厲害了,隨隨便便拉出一個人都能寫會算,隊伍裏還有不少蒙古人,這些人對蒙古部落無比熟悉,他們帶著年輕的漢族軍人分別找人談話記錄,用不著半時間就能把情況了解個大概。
部落裏一家一戶的情況都被漢人少年記載在一個個本子上,可惜韃子沒文化,根本不知道明軍究竟寫了什麼。
但是他們都明白了,這是記錄下了整個部落的人口,以後想撒謊就不是那麼容易,要是忽然多出青壯年就會被認為是收留了蘇布地和色愣的敗兵。
酋長們主動坦白隱匿的人口數量“紅旗軍”予以承認,給予時間讓跑出去躲藏的青壯年回家,但是過了時限後再發現部落裏平白無故增加青壯年就會被討伐。
恩威並施才會有效果,“紅旗軍”先是舉起屠刀殺戮,不僅僅喀喇沁左翼被滅,許多中部落也被抹掉了。
就在選擇投降接受“紅旗軍”管理的部落酋長戰戰兢兢之時,施恩行動開始了。
糧食不夠過冬的部落會獲得勉強讓他們不挨餓的一些雜糧,不僅如此他們還獲得了不少羊羔和牛犢、馬駒。
這一次出擊大草原和兩年前截然不同,那時是燒光、殺光、搶光,盡可能破壞韃子恢複生產的能力。
今日是要經營這片土地,被留下性命的韃子將要成為牧民為“紅旗軍”生產牛羊、馬匹和皮毛。
因此黃漢在出發前就下達命令,不可以把種羊殺光,羊羔一隻也不許殺,牛犢、馬駒更加不能損失。
今年秋冬這片大草原損失人口幾萬,損失牛羊馬匹二十幾萬頭,幸存下來的人明年日子會好過許多。
人少了需要的糧食和肉類就相應的減少,一戶人家的資源占比自然就高了。牛羊、驢馬少了對草場的破壞就了,草場會得到了寶貴的恢複時間。
要治理大草原控製韃子就得使得他們永遠是一盤散沙,現在就必須有遠見,約束韃子部落的發展很重要,保持每個韃子部落的控弦不超過二百,人口不超過一千最是合適。
人大多數是選擇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留下的幾十部落,實力最強的都不超過二百控弦,他們想要欺負或者統治其他部落的可能性就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