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2 / 2)

這絕對不是挖坑讓方、李二人跳,而是真的給他們創造立下赫赫戰功的機會,因為曆史上的登萊叛亂是被以關寧軍為首的明軍平定。

現在曆史不同了,李九成、孔有德等等的叛軍人馬少了毛承祿、陳有時等等帶兵加盟實力少了許多,而明軍會多出方正化和李若璉訓練的七八千新軍參戰實力強了不少。

本來曆史注定的獲勝方增強了實力,失敗方削弱了力量,結局當然不可能出現戲劇性轉變,隻要方正化和李若璉運氣不會差到被炮彈打了,獲得大功必不可少。

以方正化和李若璉現在朝中的威望和皇帝的信任,去了登萊,高起潛立刻會擺正位置屈居老三。

況且方正化和李若璉二人有自己的嫡係人馬七八千,加上神機營三四千火器部隊,實力非同可,跟高起潛與關寧軍乃是互相利用的虛情假意沒有可比性。

方、李的人馬還會得到“紅旗軍”從海上補給糧草根本不需要看任何人臉色。

他們跟著黃漢打仗參與把繳獲收入囊中好幾回,可謂經驗豐富,這一次衝進登州城搶好處之時一定能夠跑贏大多數明軍。

以錦衣衛的凶狠、京營人馬的跋扈恐怕關寧軍也得退讓三分,這一次登萊的金銀財寶輪不到吳襄、吳三桂、祖大弼為首的關寧軍拿大頭了。

吳家少了幾十萬上百萬兩銀子,當然會被製約了發展,入關的關寧軍得不到大量銀子也會少了增兵的資金。

這完全是權宜之計,因為黃漢父子駐守對抗建奴的前線肩負重任,此時主動要求入關參與登萊平叛過猶不及,朝廷會認為他們玩忽職守。

“紅旗軍”隻能眼看著登萊打得一團糟沒有辦法偷偷的來幹一票,唯有等孔有德、耿仲明放棄登州準備渡海投奔建奴之時才能夠給予致命一擊。

為了能夠讓登萊叛軍放心大膽的使用海路逃跑,“紅旗軍”水師根本不出現在登萊近海,但是用作哨探隻有十一人操作的快船有十幾艘密切注視著登萊。

這種長度十五米、寬度五米,擁有一層甲板的快船隻有船頭船尾各裝備了一門弗朗機一磅炮,兩側都有飛輪,滿帆全速前進時可以達到七節。

需要加速之時,旗官也就是哨船船長掌舵,其餘十個水兵輪番蹬踏驅動兩個飛輪,可以跑出九節航速。

這樣的哨船跟同樣排水量的船相比具備一節的航速優勢,況且哨船還可以一邊逃跑一邊打放船尾炮,跟哨船體積差不多大的敵船過於接近挨了散彈非同可。

被打死水手、打壞風帆後反被“紅旗軍”哨船繳獲都大有可能。

明軍包括十八芝的如此船至多裝備了抬槍和沒有瞄準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的碗口銃,哪裏吃得消可以打散彈和一磅實心彈的弗朗機炮攻擊。

船可沒有厚實的艙板,一磅弗朗機炮的子銃裝填實心彈在二三百步內完全可以打穿船的任何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