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1 / 2)

黃漢不是無中生有,李九成和孔有德的叛軍確實搶了太多財物,真的以白銀計多達幾百萬兩。

可是曆史上平定登萊叛軍後朝廷卻沒有得到什麼繳獲這是何故?

原因很簡單,被各軍頭私分了。

在登萊平亂期間高起潛擔任監軍,給了吳三桂拍馬屁的大好機會,最後吳三桂做了這個死太監的幹兒子。

後來吳三桂的實力就一發而不可收,究其原因就是在登萊之戰中吞了百萬兩以上的繳獲。

太監高起潛也由於平定登萊的軍功簡在帝心而一飛衝,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寧錦監軍,從此以後跟關寧軍狼狽為奸,私吞不少遼餉。

這年頭沒有家丁就沒有強軍,沒有銀子就養不起家丁,吳三桂在登萊收獲巨大這才增加了大發展的本錢。

畢竟靠他老子做生意賺銀子舍得花在軍隊上的不會太多,有了搶劫來的便宜銀子,吳三桂手上寬裕多了,因此吳家鐵甲家丁也翻了倍,吳三桂漸漸地超越吳襄嶄露頭角。

高起潛現在擔任登萊平叛明軍的監軍,屬於軍中一言九鼎的存在,又有以吳襄、吳三桂、祖大樂、祖寬為首的關寧軍大力支持很牛掰。

四月初,兵部侍郎劉宇烈以督理的身份帶兵來登萊平叛,這裏還有朱大典和謝璉兩個巡撫和幾個知府。

可是當高起潛監護軍餉,總兵金國奇為主將,下轄副將靳國臣、劉邦域,參將祖大弼、祖寬、張韜、遊擊柏永福及故總兵吳襄、吳三桂父子等名將的六七千關寧軍加入戰場之時,所有的文官現在隻能靠邊站。

明朝按理是文官統兵又如何?那是指在沒有太監掣肘的情況下。

登萊有個大太監,而且是個比較奸詐油滑的閹人,他跟袁崇煥如出一轍,擅長忽悠,很會左右逢源。

年輕的皇帝認為他知兵予以重任,不知怎的關寧軍眾將如當年支持袁崇煥那樣大力支持高起潛。

有可能是關寧軍在代言人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後有了危機感,他們急需一個有分量的新代言人,捧高起潛這個子近臣正當其時,以後得到的好處不言而喻。

再加上在高起潛帶著人馬來參戰之前,明軍的仗打得一團糟,連巡撫都能夠被人家幹掉了可見糟糕到了什麼程度,以劉宇烈為首的文官自然就沒有了頤指氣使的底氣。

這不是危言聳聽,曆史上高起潛玩陰的,幾次分擁有兵部尚書虛銜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的正二品重臣盧象升的兵,最後導致盧象升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戰死疆場。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黃漢沒辦法不讓吳三桂出頭,畢竟這子連認太監做幹爹的事都做得出,完全屬於不要臉的存在。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有本領再不管道德、不要臉皮,神仙也擋不住他發跡。

黃漢來個四兩撥千斤,鼓動方正化帶領他訓練的京營六千人馬和李若璉帶上一些錦衣衛參與登萊戰局,目的就是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