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弄丟了黃家的侯爵有可能心裏有些愧疚,不僅僅大大方方免前屯衛八年稅賦,還下達命令讓山海關提供耕牛、農具種子支持前屯衛屯墾。
高第跟黃家的關係好得很,在皇帝有旨意的情況下當然會盡力而為,足五頭耕牛、五百副犁具送出了山海關。
想要再多給也不太可能,因為高第初來乍到權力比上一次經略遼東還不如,錦州鞭長莫及,寧遠有兒子在當兵備道他不可能插手。
朝廷最近又有了人事調整,以山東武德道徐從治為右都禦史,巡撫山東,謝璉為右副都禦史,巡撫登萊。
也新委任了一位山、永巡撫楊嗣昌,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永提督軍務的楊嗣昌很強勢,是那一種渴望政績渴望往上爬的幹臣。
老高第瞧不上楊嗣昌這個晚輩,他甚至於連楊嗣昌的老子楊鶴也瞧不上,隻不過皇帝信任楊嗣昌委以重任,他無可奈何,隻能選擇坐鎮山海關混兩年爭取再關照幾個高家子弟。
有高第經略遼東坐鎮山海關,最起碼在有馬祥麟、秦翼明兩個大舅子率領的七千白杆兵駐防山海關的期間黃漢用不著擔心後院起火腹背受敵。
有如此好的大環境,黃漢當然會抓緊時間鞏固地盤,現在由於投入過大導致入不敷出,因此才會跑去倭國賺銀子、買大米。
這段時間寧遠“紅旗軍”斥候發現了新的情況,那就是遼西走廊的幸存漢人陸陸續續被發現。
劉在旗領導的宣傳隊有了新的工作內容,上山入林尋找住得偏僻的漢民,給予他們幫助,勸他們加入屯民體係。
宣傳隊員也是武裝工作隊,現在人人背著自生銃,劉在旗由於表現突出又得到了一杆米尼槍的獎勵,因此他擁有兩支米尼槍。
他們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在斥候的配合下在“紅旗軍”步兵的保護下,進入遼西走廊西的茫茫燕山尋找躲避戰火、逃避苛政的漢民,發現蒙古人順便抓來為“紅旗軍”牧馬。
幾個月下來找到了兩萬餘漢民,這些人的日子無一例外過得艱苦,在每一男丁得到五鬥雜糧和六錢銀子的誘惑下,紛紛樂滋滋編了戶籍成為了屯民。
這兩萬多人的體質相對好了許多,特別是那些男丁,有可能是這些人肩負著保衛家人重任的緣故,必須使得自己有武力。
劉在旗選拔了一千餘會射箭的青壯男丁參加衛所軍的三一練,給他們配發了明軍的步弓。
軍隊製式弓箭在民間是違禁品,老百姓打獵用的獵弓屬於稍弓範疇力量威力差,給了一千餘跟大自然搏鬥要生存空間的漢人獵戶強弓,這些漢民的自信心立刻不一樣了。
前屯衛現在有了足三個千總衛所軍,兩個千總是冷兵器長槍手和刀盾手,一個千總是弓箭手,有他們堅守前屯衛城,估摸著建奴來三五千人馬根本攻打不下。
前屯衛地盤上不僅僅是屯墾忙,水泥廠和磚瓦窯也方興未艾,因為要修建水庫溝渠進行流域治理需要大量的水泥和磚頭。
投資帶動繁榮那是不假,幾萬老百姓都有工作都能夠掙銀子和糧***神麵貌大為改觀,久違的笑容開始蕩漾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