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1 / 2)

所謂的用計謀取得勝利隻不過是一次戰術冒險僥幸取得成功,早晚會因為再次使用計謀而作繭自縛

打仗時最好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平推、碾壓,一力降十會。

跟大明軍隊和建奴、韃子的軍隊截然不同,“紅旗軍”一年四季無論寒暑除幾個傳統節日外每都會完成定量的軍事訓練,每個月還會有幾加練,而且是風雨無阻。

反而在戰時不需要完成訓練定額,這導致許多老兵喜歡戰時狀態,最是厭煩平時日複一日的訓練。

因此“紅旗軍”出戰,絕大多數戰士都如同過節般興奮,因為這就意味著夥食標準提高、訓練定量取消、升官發財的機會來到。

幾次增兵,算上父親麾下的人馬,“紅旗軍”在寧遠有正兵人馬一萬三千。

其中騎兵五千,騎兵火槍手占比一半,戰鬥力的形成不會立竿見影,不僅僅需要訓練,各兵種之間還要有個磨合期,還要讓分工不同、危險性不同、分潤功勞各不相同形成共識。

畢竟人的私心不能忽視,充分調動每一個戰士的積極性是指揮官必須研究並且及時掌握的本領。

冷兵器騎兵負責截住敵軍騎兵麵對麵生死相搏為熱兵器騎兵贏得裝填自生銃的時間,這條規定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可不簡單。

冷兵器騎兵必須有存亡與共的激情才能夠辦得到,騎兵火槍手裝填完成之時必須立刻反身殺回爭取擊斃敵騎也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此配合和默契相當重要。

駐防寧遠的有兩個千總冷兵器步兵,還有不足六千餘人馬分別是炮兵、工兵、自生銃手、抬槍手、鳥銃手。

最使得敵軍喪膽的米尼槍手總數達到四個把總四百四十八人。寧遠布防了兩個百總,還有一個百總留在金州,一個百總跟隨黃漢出海。

寧遠的衛所軍更加多現在已經過萬,原本山海關到寧遠有好幾個衛所,現在黃漢隻有能力恢複了一個前屯衛安置裁汰下來的老弱之兵。

隻要求組織了兩個千總擁有戰鬥技能的老兵三一練,不強求他們上陣殺敵,隻要求他們在遇上建奴進犯之時組織鄉野的屯民進入墩堡、城池堅守。

黃沂州上奏皇帝恢複前屯衛立刻得到了批複,因為衛所軍且囤且守自食其力還給朝廷納糧,把本來要朝廷發糧餉的寧遠老兵轉為衛所軍有利於朝廷,皇帝當然大力支持。

朝廷因此大大方方給了前屯衛編製,這裏將要有一個正三品衛指揮使、兩個從三品衛指揮通知、四個正四品指揮簽事、兩個從五品鎮撫官、五個正五品千戶官、若幹從五品試千戶、正六品百戶官、從六品拭百戶等等。

朝廷還明確了前屯衛的地盤,內容比較含糊,因為戶部、兵部官吏沒有人親自來關外丈量土地,這裏的原屯民早就跟官府失聯,朝廷也不知道關外遼西走廊還有多少老百姓、多少良田?

朝廷含糊其辭,估摸著是因為關外屯區盡毀,朝廷無力恢複,既然“紅旗軍”想在關外搞軍屯,那麼山海關到寧遠的地盤如何搞“紅旗軍”大可以自作主張。

因此關外到寧遠東三十裏撂荒時間不長的田畝,重新恢複的前屯衛大可收入囊中,也大可以自己尋地肥水美之處屯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