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2 / 2)

紫禁城禦書房內,炭火把這裏烘得暖意融融,疲憊不堪的皇帝又陷入了沉思,國事多艱,這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想勵精圖治,可惜事與願違,國庫空虛刀兵四起,貌似一年不如一年。

遼南大捷振奮人心,為了鼓舞士氣,為了讓軍民對大明有信心,朝廷已經不遺餘力就行了宣傳,明軍在遼南消滅兩萬餘東奴軍救回大明百姓十萬的壯舉已經多次上了朝廷邸報。

大部分官員都知道,實際戰果沒有這麼多,但是為了宣傳需要,為了振奮人心,略微誇大其詞無傷大雅,可是這也會有後遺症,邸報裏那位戰無不勝的黃都督戰功赫赫該如何封賞?

劉之綸和方正化、楊大郎、宋鵬飛、李若璉、黃龍、金聲、高有謀、毛承祿等等立下功勞的文官武將的封賞內閣和司禮監合議已經拿出了章程。

唯有給予黃漢何等恩賞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他們把問題上交請皇帝聖裁。

曹化淳、王承恩見皇上靠在龍椅上閉著眼睛貌似睡著了,王承恩拿了一件大氅輕手輕腳走近準備為崇禎蓋上,誰知此時皇帝開口了。

“王伴伴、曹伴伴,內閣和司禮監都沒有提議如何封賞黃漢,這是為何?”

曹化淳趕緊道:“黃太保功勞實在無法估量,單成功預防花活人無數的大功就是曠古絕今,複土之功又是繼往開來,內閣、司禮監一致認為交於聖裁。”

“如此大功足以封爵,你們認為可否?”

曹化淳道:“滿朝文武都如此猜測,隻是不知陛下在給黃太保封爵後如何安排?他如此年輕總不能召入京城閑住,終日鬥雞走狗吧?”

“朕準備賜予黃漢東平侯流爵以示恩寵,實授職務照舊,還是讓他在遼南跟東奴較量,爭取蠶食南四衛。”

“陛下聖明,如此安排最是穩妥,有東平侯平遼將軍黃太保鎮守金州,東奴勢必寢食難安。”

大明的爵位有兩種,流爵和世爵,能夠世襲罔替的爵位叫做世爵,可謂一人努力隻要不惹禍子子孫孫都能夠享受到榮華富貴無窮無盡。

流爵大不同,努力的人得到爵位風風光光一輩子,子孫不享受這待遇,因此流爵、世爵權位相同含金量截然不同。

崇禎皇帝渴望勇於任事的文官武將,對於取得成績的人肯給予要職也不惜破格提拔,遼南的仗打贏了,參戰的文官武將所奏十有八九恩準。

崇禎四年臘月,毛文龍得到平反昭雪,靈柩送回家鄉安葬在西子湖畔的積慶山和同樣含冤而死的嶽武穆為鄰,消息傳到東江鎮數萬將士、軍民歡呼雷動。

劉之綸加衘正二品兵部尚書依舊巡撫順,金聲實授登萊兵備道,因為此時登萊巡撫孫元化、兵備道王徵、總兵官張可大、張燾等等一百餘文官武將沒有投降叛軍的十有八九都殉了國。

鄭孝文被委任為正五品山永兵備道,高有謀以從五品的虛銜任職薊鎮屯糧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