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南參戰的所有文官武將都最少升一兩級,實授沒有這麼多,大多數人的職務不變。
因此“紅旗軍”中許多實授把總擁有從二品、正二品參將虛衘,軍中十幾個做文職的秀才公得到了九品主簿的官身。
朝廷雖然財政危機但是咬牙給了遼南大捷的斬首銀,兵部、戶部核功之時很苛刻,隻承認了青壯年真奴和旗丁的斬首數,過於年輕和年長的被扣除了,即便如此總量還有二十幾萬兩白銀之多。
太子太保、東平侯、平遼將軍、武經略、左都督、特進榮祿大夫黃漢實授薊鎮總兵官駐兵金州衛,別看頭銜長貌似沒意思,其實不然。
黃漢的工資在大明已經無與倫比,都快趕上國公這個級別的勳貴,屬於絕無僅有的存在,因為每一個虛衘都意味著一份待遇。
本來侯爺的俸祿就很高了每年祿米一千二百石,再加上太子太保、平遼將軍、武經略、總兵官、於正一品對應的武散階等等都加起來,黃漢一年能夠得到超過三千石糧食的本色。
如果單滿足吃飯,單朝廷該給的糧食就可以養活超過一千人口,況且俸祿中還有不菲的折色銀子。
金州城被奪下已經接近兩個月,留在這裏屯墾做工的原遼民有青壯年男女七八千,狼窩堡、旅順口也有五六千人口入住。
現在遼南大明控製區總人口有了三萬餘,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之中,因為不願為奴躲入山林裏的漢民出來投靠者絡繹不絕。
由於大量的蜂窩煤爐、優質蜂窩煤送達,這個冬,金州城真的不冷。
勤勞的漢人已經利用這段時間把金州收拾得幹幹淨淨,街麵上、巷弄裏一點積雪都沒有。
破損的房屋也拾掇得窗明幾淨,年底再紛紛貼上了大紅福字和對聯、窗花,讓人都快忘了曾經的屍橫遍地。
虎穴港已經有七八艘加了輪漿的老閘船承擔起了客運任務,在不遭遇惡劣氣的情況下,每都有班船來往於金州、旅順口津衛。
介於登萊戰火蔓延因此暫時沒有開辟登萊航線,但是乘船渡海逃離山東的人越來越多,每一次黃氏的貨船上都會搭載許多戰爭難民。
遼南大明控製區有了軍民三萬餘,駐軍都有月餉擁有消費能力,漢人商賈為了利潤從來不怕危險。
也是因為從虎穴城乘坐海船去金州基本上第二就能夠早早的到達,船票費和貨物航運費價格不貴,導致不少商家入住金州和旅順口城。
為了加強流通,黃漢投入運營的客船隻核算成本,因此船票便宜,一個成人花二百文就可以坐航行時間大概一半時間的客船到達金州,超重行禮補交的費用也相當便宜,有利於商販來往做生意。
金州的局麵剛剛打開,目前為止還沒有商賈敢在此地置業,來往的大多數是行商。
即便如此也使得這裏的軍民覺得方便許多,最起碼銀子的價值能夠體現,挖到、收購到的高麗參有了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