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2 / 2)

高第擔任遼東經略乃是個擺設,處心積慮的袁崇煥跟遼鎮將領沆瀣一氣把他架空了,高第的軍令出了山海關全部無效。

而孫承宗和袁崇煥經略遼東之時都是實實在在的大權在握,朝廷基本上是要人給人,要錢糧,朝廷寧可克扣其他營伍也要滿足遼鎮,他們的失敗其實是自身才能不足造成的,他們玩不過紅歹是。

太傅孫承宗、兵部尚書熊明遇、首輔周延儒、遼東巡撫丘禾嘉等等十幾位重臣都麵臨彈劾,朝廷總要有個了斷,現在之所以還沒有個定論是因為大淩河城的情況不明。

但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看好祖大壽的命運,隻不過是在等消息,他們內心裏認為不外乎兩個選擇。

第一當然是大家都希望的,祖大壽力戰而死為國盡忠,第二個情況就比較尷尬了,祖大壽投降建奴氣節全無。

此時沒有人能夠想到還會有第三種選擇,而且是那麼荒誕離奇……

金州營地,東江兵跟紅旗軍在進行攻城演習,這樣的演練已經進行了半個月,每都會安排兩次。

劉之綸、黃龍和鄭孝文、金聲等等文官武將知道東江兵散漫,都帶著親兵衛隊下到基層親自參與演習,經過多次棍棒教育,東江兵習慣成自然也就漸漸的不抵觸。

最近隻要演習開始,東江兵都能夠條件反射般出現在自己應該攻擊前進的位置。

東江兵現在感到新奇的就是八百婦女組建的擔架隊,知道隻要是受了傷的袍澤都會被及時抬到已經搭建完成的傷患營救治。

傷兵以後就在那裏休養,有肉湯、白麵炊餅吃,還有女人伺候,據就是那些抬傷兵回來的女人照顧傷患。

“紅旗軍”的戰士沒有文盲,連剛剛火線轉為正兵的五千以前拿衛所軍待遇的勞役都已經能夠識一些字。

剛剛招募的五千餘隨軍勞役都對加入“紅旗軍”這個大集體充滿了熱情,這些人特別聽話,人人都懂得服從命令。

凡事都是雙刃劍,這五千勞役無一例外是為奴兩年以上,早就習慣了服從,在生存條件大為改觀,在獲得有限自由的軍營服從紀律對於他們來太容易。

現在劉在旗帶著宣傳隊工作的重點就是東江鎮接近兩萬軍民,他們要把獎懲條例宣傳到位。

“戰死的兵丁會獲得三十兩撫恤銀,傷殘的不但有一年軍餉的補助,還會得到去撫寧衛落戶的批準,會得到足以養活三個以上人口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宣傳配合實際行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東江鎮軍民已經看到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都知道“紅旗軍”主將善待為國征戰的袍澤,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

現在東江兵都在苦練,特別是步兵和毛承祿、陳有時等等當時沒有參加北上的東江鎮將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