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崇禎真的難得有一開心,整日被瑣事所困,被軍國大事攪得無所適從,此時他又無能為力空餘恨。
援遼人馬果然搭進去了,連帶著一萬餘遼東人馬,大淩河城如今還被圍著,朝廷救還是不救,究竟要往裏搭多少人馬才是個頭?
孫師傅啊!孫師傅!你老人家害人不淺啊!崇禎無比憂憤,朝議如何解決遼東問題?問計群臣何以收拾大淩河城這個爛攤子?
此時群臣無人出謀劃策,一個個都在相互攻擊,為什麼呢?
因為勢大的東林黨再次吃癟,孫承宗督師遼東導致大明產生了自薩爾滸大戰後最大的一次損失,此次損失的人馬遠超過渾河血戰。
浙黨、楚黨、前閹黨等等包括無黨派人氏都紛紛口誅筆伐,矛頭直指東林黨,標靶就是位極人臣的太傅孫承宗。
大家都知道扳到了手握重兵的權臣孫承宗,以後遼餉就不會被東林黨瓜分大頭,首輔大臣周延儒會少了助力,東林黨的勢力也會被有效遏製。
明末的朝堂就是一幕鬧劇,絕大多數大臣不善長做事最擅長玩人,發展到了此時黨同伐異已經到了白熱化,沒有人關心國家利益、老百姓的生計,他們隻為了自己的團體利益搖旗呐喊。
痛打落水狗所有的漢人都無師自通,上折子陳奏督師孫承宗放任遼鎮驕兵悍將私吞軍餉、猖獗走私中飽私囊的言官多不勝數。
彈劾孫督師一意孤行修建大淩河城導致國家損失錢糧無算、丟了精銳邊軍數萬的奏本也不少。
牆倒眾人推,連東林黨人都無法辯解,因為黃太保早在年初之時就言辭灼灼修建大淩河城乃是一廂情願,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勞民傷財導致大明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如今被黃漢不幸言中,損失至此為止還沒有見底,因為未知大淩河城的人馬還有多少,他們最後會不會被建奴吃掉?
接下來錦州保得住嗎?那裏還有接近兩萬關寧軍,等待他們的命運是什麼?
損失如此之大,沒有幾個高官承擔責任怎麼行?罷免孫承宗進入了倒計時,針對首輔周延儒的暗流湧動,身份尷尬的徐光啟在這微妙時刻隻能選擇如同老僧入定一言不發。
曆史上的孫承宗由於崇禎三年取得四城大捷名望達到了峰值,其實他早就暮氣難鼓,當時各路勤王人馬彙集京師有十餘萬之多。
孫承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居然不給予建奴痛徹心扉的打擊。
如果他積極主動些,采取封堵邊牆把紅歹是留在關內經營四城的建奴全殲的計策,估摸著就不是斬獲一千餘級那麼少了。
斬獲建奴一萬斬殺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都大有可能,如果建奴損失如此之大,恐怕就會受到了教訓,下次再出手就得悠著點。
熊廷弼、孫承宗、高第、袁崇煥這四人都曾經做過遼東經略。
唯最有才能的熊廷弼比較悲催,他根本沒有集遼東兵權、財權於一身,那時有個東林黨的王化貞是遼東巡撫,完全跟他對著幹,最後熊廷弼功敗垂成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