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分析戰局不是排比數字,有的時候打五萬頭豬不太容易,打五萬沒有戰心的部隊要容易很多。
以戰車圈起來的陣營被轟開了缺口,明軍視線模糊不能準確地填補缺口,後金軍的喊殺聲和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到近,明軍情況不妙。
很快一場亂戰開始了,明軍吃虧在過分依耐火器,盔甲的防護力、使用冷兵器的戰鬥力都不如建奴,雖然張春招募的兵丁願意跟建奴拚命奈何技不如人在混戰中死傷殆盡。
亂戰持續到了晌午,太陽高高升起驅散了迷霧,此時此刻如果還是大霧彌漫有可能反而有利於已經快支撐不住的明軍。
往往明軍就是這麼倒黴,需要老爺幫忙的關鍵時刻失去了時這個戰爭要素,明軍由於被建奴突入營地大砍大剁已經噤若寒蟬,哪裏還有一點點士氣,後金軍現在可以時、地利、人和全占了。
霧散了,建奴騎兵終於可以放開馬速全力衝擊,可以從容射殺五十步內出現的任何人,明軍傷亡倍增更加支撐不住。
張春率領中軍衛隊用戰車圍成了一個圈子接受潰兵,吳襄和宋偉見大勢已去不肯陪著兵備道送死,他們帶著本部人馬跑了。
此時後金軍也出了一點點事,崇禎二年底建奴在京師城下打死大明東平侯滿貴之時俘獲的一員大將黑雲龍向往大明,乘著兩軍混戰之時殺了監視他的幾個旗丁奪了兩匹戰馬逃了。
此時的後金軍顧不上管逃跑的黑雲龍,而是大肆宣傳吳、宋兩個總兵官帶著人馬跑路的消息,此時的後金軍已經能夠預知勝利在望一個個處於亢奮狀態,打得明軍丟盔棄甲。
明軍也在大呼叫吳、宋兩個總兵帶著騎兵跑了,簡直是和建奴同時傳播,這個消息被大多數明軍獲悉,再次沉重打擊了還在抵抗的明軍士氣,接下來在後金軍勸降下許多明軍開始放下武器。
建奴獲得了明軍投降的兵丁當然會利用這些人,往往率先投降的都是人渣,都是見利忘義的膽鬼,他們立刻為了得到後金軍的優待開始喊話勸降依舊在為國奮戰的袍澤放下武器。
自己人在勸降,大聲明大金國主子賭咒發誓厚待降卒,曾經肆意屠殺大明降官、降卒的阿敏大貝勒已經被罷官關起來了,如果哪一位大金國將領敢殺害投降的明軍,大汗會殺了他償命。
此時的形勢明擺著,明軍的殊死抵抗隻不過是證明他們的不屈,根本不可能扭轉兵敗如山倒的狀態,許多明軍聽到投降能夠留下性命,他們放棄了舍身成仁,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跪下了。
張春沒有投降,曆史上他就沒有投降。
可是論證他是不是主動放棄抵抗有意義嗎?他為何全須全尾被建奴逮了?他如果奮戰不已一個大活人是那麼容易被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