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畢竟是東江鎮總兵官,按理在坐的武官中他的職位最高。
可是他認得清自己的處境,首先這裏有使而且是禦馬監大太監方正化,此人應該屬於監軍大太監的存在,他的話才有決定權。
其次這裏還有子親軍,主將是北鎮撫司僉事實授千戶李若璉,他的話語權毋庸置疑。
再則就是“紅旗軍”主將黃漢,這一次反攻南四衛的謀劃出自他,計劃執行人也是他,連神樞營、錦衣衛都是子派來配合而已。
他的決定就是軍令,況且黃漢具備個人魅力,這裏基本上沒有哪個將領不服他的指揮。
因此黃龍把自己位置擺在第四位,他看了看方正化和李若璉見他們都看著黃漢沒有要話的意思,清了清嗓子道:
“諸位將軍,鳳凰堡城雖然是萬曆爺之時修建至今已經有了年頭,但也不是岫岩堡可比,本官建議我軍在外圍劫掠,放棄攻打這個城堡。”
黃漢舉手附和道:“本官同意黃總兵的意見,還有誰同意請舉手。”
諸將都不是紙上談兵之人,都有實戰經驗,大家都親自去看過了鳳凰堡城防,知道難以速戰速決,騎兵突襲也做不到。大家都舉手表決放棄奪城。
黃漢又道:“現在我軍麵臨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退兵回金州營地,第二個選擇就是繞過鳳凰堡向東北挺進,那個方向居住的建奴不少,我軍花三四時間可以殺到寬奠五堡一帶,估摸著斬獲、繳獲會倍增。”
這是實情,明軍都感覺到了越往北,越接近沈陽方向建奴的村落越密集,有可能這裏已經是後金認為的內地、後方的緣故。
又是舉手表決,這一次分歧很大,以沈世魁、李惟鸞為首的十幾員東江鎮將領認為見好就收是時候回去了,他們支持退兵,尚可喜三兄弟還沒殺過癮、搶夠數,他們竭力反對回去。
大哥尚可義作為代表發言道:“諸位將軍,東江鎮人馬這幾年被建奴打得損兵折將、追得無處躲藏,最後萬不得已躲在海島上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苟延殘喘。”
東江鎮將領都想起了過往,人人點頭稱是,許多人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一些人開始發牢騷吐槽袁崇煥如何作踐東江鎮。
大家都認為唯有跟著毛大帥的早幾年東江鎮有義州屯田還可以走私高麗參、熊掌、東珠等等遼東特產,日子還算過得去。
自從袁崇煥經略遼東,東江鎮就糟了災,最後導致許多人餓死或是為了一口吃食死於自相殘殺。
尚可義見自己的發言引起袍澤的共鳴接著道:“現在是咱們登陸遼南報仇雪恨的時候,我東江鎮人馬這段日子過得多滋潤,每酒喝著、牛羊肉吃著、白麵炊餅管夠。
這一切都已經算不上什麼了,關鍵是每一都能夠砍幾十上百建奴青壯年,都能夠奪最少一二百戰馬、挽馬。此時放棄如此大好形勢回去豈不是暴殄物?”
尚可喜插話道:“何止這些,就短短這幾日,下官麾下的兒郎們全部補齊了鐵甲,一個個養得紅光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