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帶路黨提高了打劫效率,根據將要攻取村子的大合理使用兵力成為了可能,再也不是一擁而上殺雞用牛刀。
當就有十幾個建奴村莊被分頭行動的明軍發現,一陣人喊馬嘶過後建奴全部身首異處,大量漢人阿哈重獲自由。
有了同樣經曆過為奴生涯的四百漢人跟隨,再也用不著“紅旗軍”騎士多做解釋。
同病相憐的人最容易溝通,獲得解放的阿哈們恨建奴更加恨漢奸旗丁,痛恨出賣同胞向建奴主子獻媚的包衣奴才。
他們見到許多旗丁和包衣故意換上破衣爛衫主動向明軍訴苦,一些人還下手把前主子的孩子砍了做苦大仇深狀。
憤怒的真阿哈爆發了,他們紛紛站出來揭穿漢奸的真麵目,有了被欺淩的阿哈尋仇,這一殺漢奸的準確率百分百。
奴役阿哈的建奴身首異處,欺壓同胞的旗丁、包衣奴才被群毆致死,很快所有的漢人都有了從此不再受奴役苦的覺悟,他們興致勃勃跟著明軍繼續前進。
有了四百勞役隨軍,又解救了一千幾百漢人,喂馬、牽牛、套車、殺羊、蒸炊餅、熬粥等等本來有許多是騎兵們輪值的工作都有漢人搶著幹,現在所有的兵丁們都可以一心無二用專一殺敵。
過了中秋氣逐漸寒冷,原本有一半東江兵連被子都沒有,身上還是單衣,現在這個情況大為改觀,他們人人擁有兩條被子,晚上睡覺時可以用一條墊背一條蓋在身上。
臨時征招的隨軍勞役也有了能夠禦寒的衣服,也有兩條被子隨身攜帶。
他們管理的備用馬已經達到五六千匹,每一匹戰馬上都拖著布帛絲綢,大幾百頭耕牛留在了岫岩堡,才過了一而已又有三百多頭耕牛被繳獲。
現在這些牛都套上了牛車裝滿了繳獲的糧食和農具,被解救的漢人舍不得丟下東西,想盡可能多的帶上。
黃漢當然不會帶著牛車繼續北上,派遣“紅旗軍”一個總旗人馬護送十幾個今受傷的明軍和剛剛解救的漢人趕著牛車去岫岩堡落腳。
這段時間方正化和李若璉都過足了癮,黃漢心裏認為在曆史上留下痕跡的人不應該是路人甲,應該屬於難得被打死的存在,由得他們參與廝殺根本不特意照顧這二人。
況且他們都是外穿山文甲內襯棉甲,頭盔也是百煉鋼打製的高級貨,在一群武裝到牙齒的麾下簇擁下以優勢兵力衝殺不成隊列、倉促迎戰的建奴之時反而被敵人打死了,豈不是笑談?
建奴確實是全民皆兵,但是也分強弱,武力值最強的是巴牙喇,次之是馬甲、步甲,再次之就是餘丁、披甲人、旗丁,建奴的村子裏也有不少青壯年餘丁由於體格和武藝太差始終選不上正兵。
神樞營和錦衣衛在騎戰之時麵對同樣數量的建奴正規軍在裝備上不落下風,在戰鬥意誌上也不會差,但是戰鬥力就不是差了一截。
但是在打擊以建奴村莊為單位的建奴之時,在一對一廝殺的情況下錦衣衛和神樞營騎兵都未必落了下風,因為村子裏的建奴各自為戰氣勢上就弱了三分,明軍有備而來氣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