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1 / 2)

夜涼如水,已經過了二更,勤政的皇帝還在苦思冥想。

遼東建奴虎視眈眈,如今誰敢經略?誰願意經略?誰能夠經略?

劉之綸?恐怕不行,他資曆太淺。一下子提拔他成為兵部侍郎已經眾紛紜。

鄭國昌?此人的資曆足夠,可惜少了帶兵的實踐,大臣們有可能會激烈反對。

徐光啟?威望學識足以,可是他從來沒帶過兵啊!

熊文燦?這個人恐怕隻是擅長招撫,來到遼東沒什麼大用。

崇禎思前想後覺得頭大如鬥,實在物色不到一個可堪大任的遼東經略人選。

也真是難為這位少年子了,朝堂之上的高官厚祿之人大都是四五十甚至於六七十的官場老油條,他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要去琢磨這些人談何容易?

一直在殷勤伺候的王承恩給皇帝披上一件披風輕聲道:“陛下,眼看著秋涼了,您莫要受了風寒,已經過了二更,奴婢伺候您歇了吧!”

“朕這些心事重重,總是睡不著。山陝流寇作亂也還罷了,建奴出動幾萬人馬圍了大淩河城,朕總覺得救援不容易。”

“奴婢也知道不易,前一陣子黃副將就在奏疏裏明白了,建奴打大淩河城亦真亦假,他們占據戰場主動權以逸待勞打我大明的援軍才是最終目的。”

大明的太監跟滿清的不好比,如王承恩這樣的已經是司禮監秉筆之一,他相當於崇禎的機要秘書,可以堂而皇之協助子批閱奏折,並且分輕重緩急給皇帝分類,跟皇帝談論國事也在情理之中。

王承恩行事心,從不僭越,往往不在皇帝麵前貶褒大臣,也盡量不談論國家大事,因此是當下崇禎最信任的大太監之一。

崇禎很有個性,喜歡誰就願意和誰親近,此時心中“憂思鬱難排”,他很想有人能夠幾句話。

“朕也熟讀兵書,何嚐不知此中風險,可是明軍屢戰屢敗,沒有堅城駐防又能夠有什麼法子跟擅長野戰的建奴對峙?”

“陛下莫要太過憂慮,保重龍體要緊。建奴如果真的在大淩河城占了上風,那麼奴婢可以斷言,黃副將帶著‘紅旗軍’會把南四衛鬧個翻地覆。”

“哦?王伴伴,何以見得?”

“我大明援軍加上錦州、寧遠的人馬不少了,那些都是邊軍,戰力也不容覷,奴酋親自帶著人馬圍困大淩河城又待如何?沒有足夠的兵力哪裏撼得動我大明四五萬大軍?”

崇禎道:“得有道理,伴伴接著講。”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道:“所以奴婢以為此次用兵遼東大明會立於不敗之地。如果‘紅旗軍’偷襲南四衛損兵折將,明他們遭遇建奴主力著重打擊。

那麼兵備道張大人救援大淩河城就會馬到成功,擊退建奴的圍城人馬殺人大淩河城得到的斬獲應該不會少。

反之,就是張大人損兵折將,而黃副將會破襲南四衛數城解救大量大明子民,以黃副將顆粒歸倉的習性,‘紅旗軍’得到的斬獲和繳獲更加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