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營地,一炮未發的五百少年炮兵人人垂頭喪氣。
這裏連教官、老炮手接近六百人,操作十二門野戰六磅炮用不著這麼多人。
之所以炮兵傾巢出動,是因為有了難得的實戰教學機會。
少年炮兵們把大炮拆解卸載裝船,再從船上卸載組裝裝車,緊接著轉運到複州鎮海門外位建立炮兵陣地。
他們把這些程序都完成得可圈可點,就在準備裝填發炮之時發現不能這樣做,因為一炮下去能否打著建奴不可知,打到袍澤十之八九。
所有的辛苦都是白費力氣,這當然導致少年們極度沮喪,就連四個佛郎機教官都覺得極度遺憾。
第三下午,炮兵終於接到了新命令,明一大早全體往西南前進,在複州西南五十裏外有一座周長一裏餘的城池有一百幾十後金軍在堅守。
這座城名字叫做羊官堡,是個石頭城比較堅固,因此建奴常年有駐軍一百餘,現在估摸著已經全民動員了,參與守城的人數接近四百。
千戶官王誌誠帶著兩個百總騎兵定點清除建奴的村鎮之時發現了羊官堡城這個純軍事堡壘,他沒有發動攻擊,仔細偵查後彙報主將。
黃漢得知羊官堡裏的漢人阿哈不是很多,為了給炮兵實踐機會,也為了鍛煉少年兵的攻堅能力,這一次的計劃是步炮協同進行攻防戰,由少年兵主攻。
負責拿下羊官堡的主將是宋鵬飛,他已經親自去觀察了地形,羊官堡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計算才不到零點一平方公裏,城牆的周長隻不過八百餘米,隻有南北兩個城門。
這座城沒有紅夷大炮,也沒有佛郎機炮,應該有十幾支抬槍,隻是不知道建奴會不會使。
宋鵬飛決定圍殲建奴,第二晌午,兩個把總少年銃手和兩個百總長槍手、刀盾手步兵加上王誌誠率領的兩個百總騎兵就兩路並進分別接近南、北二門三百步距離結陣以待。
宋鵬飛明明知道使用米尼槍掩護刀盾手攀登雲梯奪城完全做得到,但是他為了鍛煉炮兵、為了減少冷兵器步兵的傷亡,還是選擇了嚐試步炮協同戰術破城。
終於得到實戰機會的炮兵抵近羊官堡城,在大概四百步距離建立炮兵陣地,一刻鍾後炮擊開始。
實心彈的威力本來不怎麼樣,可是羊官堡是一座石頭城,炮彈打在垛口、落在馬道上都會砸得亂石迸濺,守城的四百左右建奴哪裏經曆過這樣的打擊,頓時慘叫聲連連。
僥幸沒挨石塊打著的建奴發現城頭沒有藏身之地,因為即便躲在垛口後都會被落在附近的炮彈砸飛起的石塊打死。
城頭連站都站不住,這城還怎麼守?
十二門炮六磅炮打過六輪後,少年步兵列陣前進,接近到一百步之時,發現明軍炮擊停止,城頭開始有建奴探頭探腦。
宋鵬飛下達命令,“第一列端槍,瞄準,全體繼續前進。”陣列再次前進二十步左右之時,宋鵬飛大聲道:“第一列開火!”
片刻後,在“第二列開火、第三列開火!”的口令聲中羊官堡城頭已經見不著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