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紅歹是知道了菊花將要被爆又待如何?此時張春正走在進入後金軍苦心布置大圈套的路上。
相信沒幾一場不亞於薩爾滸的大捷就會到來,此時怎麼能夠調動本來就不足的兵力千裏迢迢往遼南運動。
難道大淩河城不圍了?大明派來的三四萬援軍眼睜睜進入伏擊區也準備放棄?勞師動眾把人馬調去遼南發現明軍又上船回去了,大金軍豈不是被人家耍猴玩?
紅歹是忽然接到南四衛的告急軍情確實徹夜難眠,最後他咬牙切齒發誓,不能動搖決心,“紅旗軍”打南四衛由他去吧,大金軍隻要幹掉三四萬明軍援兵再打垮關寧軍拿下大淩河城就是勝利。
奴酋確實是一代人傑,頗有大將風度,他意誌堅定,沒有被黃漢刻意不加掩飾的大規模登陸謀奪複州亂了心神。
就在張春的人馬出了寧遠來到錦州之時,“紅旗軍”也殺到了複州城下,這裏的後金軍比年初少了三個牛錄。
毫無疑問,那些人馬是去參與包圍大淩河城,現在有建奴正兵三個牛錄在駐防,沒有哪個牛錄滿員,一共有披甲人六百餘。
複州守將是個老牌甲喇額真有些來頭,他是老奴時期理政五大臣瓜爾佳·費英東的次子,名字叫做瓜爾佳·納海。
他知道來的隊伍是“紅旗軍”後滿嘴苦澀,沒敢玩先聲奪人率領騎兵出城突襲,而是第一時間發動全城總動員,旗丁、包衣奴才、退役老兵、半大孩子、原大明降軍全部上城牆參與守城。
由於方圓幾十裏得到消息的建奴有許多都帶著阿哈逃進城裏,複州城裏的人真的不少恐怕已經超過四五萬。
糧食也很多,因為南四衛的秋收比錦州會提前幾,因此這裏剛剛忙完了秋收,周邊的麥田已經完成收割,糧食入庫了。
“紅旗軍”的人馬不足以團團包圍複州城,隻能采取分堵三門的方法緊靠複州紮營挖掘壕塹阻止複州城裏的建奴逃竄。
大明不是每個城池都有四個城門,最起碼複州城不是。
這裏隻有東、南、北三個城門。北門叫做鎮海門,南門是迎恩門,東門叫做通明門。
此城真的不大,用現在的計量單位還不足一平方公裏的麵積,城牆高二丈五尺,也就是八米出頭,原來有三個瞭望台和三個護門台。
隻不過在建奴奪取複州之時,三個護門台首當其衝被一舉拿下,後來駐守的建奴根本不認為破破爛爛的護門台有什麼防禦效果,根本不願意花精力去修繕,現在這三個護門台隻留下了三處土墩子。
“紅旗軍”騎兵在複州附近遊弋,斥候放出去五十裏,防備金州或者是蓋州方向有建奴的援軍出現。
劉在旗被委任為工兵營沒有品級的文職讚畫幾個月了,他這幾日及其亢奮,因為他就是複州人,沒想到家主會在這個時候帶著“紅旗軍”來奪取複州城。
他想到了餓死的母親和被建奴戰馬踩死的父親,想到了被搶走的妻子和死於非命的弟妹,也不知唯一還活著的妹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