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2 / 2)

他命令多爾袞、多鐸率領騎兵始終保持集結狀態,發現關寧軍出城搞破壞立刻進行反衝擊。

後來由於壕塹戰的體係逐漸完成,關寧軍的突襲被土牆阻礙,被後金軍的步弓急射損失加大,漸漸的得不償失,祖大壽等等才放棄了破襲。

接下來就是對峙階段,後金軍沒有急於攻破大淩河城,因為這是個釣餌,圍點打援的計策能否成功就得看大明是不是坐視守衛大淩河城的關寧軍被圍殲。

紅歹是成竹在胸,沒有哪個主將會坐看麾下被圍殲不作為,如果出現了敢漠視麾下將士們性命的將領,以後誰還會接受他布置的任務?

因此無論願不願意,孫承宗都必須全力以赴救援被自己包圍的大淩河城,隻要明軍的援軍來了,以逸待勞的大金軍就會取得戰果。

兵力不足是後金軍的短板,如何利用好為數不多的八旗子弟兵是紅歹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今圍困大淩河城的工事已經完成,太多參與圍困的人馬可以用於機動。

紅歹是確實很聰明,雖然修建工事費心勞力,但是效果杠杠的,祖大壽的人馬出城襲擊每每都是碰一鼻子灰丟下幾十騎狼狽逃回,接下來就不再幹賠本的買賣了。

因此後金軍可以完全由步兵和旗丁來守衛戰壕圍困大淩河城,隻要留下兩個甲喇的騎兵機動即可,紅歹是手裏能夠集中使用的騎兵頓時倍增。

由於後金軍來得太快,錦州附近的麥子都沒有來得及收割,這是關寧軍的自留地,每年得到的麥子都是外快,賣給缺糧的蒙古能夠掙十幾萬兩雪花銀。

紅歹是很勤快,他在圍死大淩河城後來做好人好事,主動幫關寧軍收割了,得到了七八萬石麥子。

遼東巡撫丘禾嘉此時坐鎮錦州,他聞報奴酋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包圍了大淩河城慌了手腳,忙不迭派出信使向坐鎮山海關的督師孫承宗告急。

老孫頭知道茲事體大不敢擅專,派遣六百裏加急上奏朝廷請求加派援兵赴遼東參戰。其實此時的孫承宗已經無計可施,他隻能寄希望於朝廷。

後金軍果然圍了大淩河城,接到遼東六百裏加急的崇禎心急如焚,如今靠遼鎮人馬解圍已經不可能,朝廷點兵排將勢在必行。

可是誰堪一戰?朝議之時滿朝文武都歇菜了,沒有人敢做出頭鳥,最後派出了永平兵備道張春帶領人馬赴援。

不知崇禎出於何種考慮,拒絕了馬祥麟率領七千白杆兵參戰的請求,嚴令其堅守山海關不容有失。

有可能是皇帝擔心明軍在大淩河遭遇敗績後建奴乘勝追擊一舉奪下山海關,他信任白杆兵也知道川軍以步兵見長,有馬祥麟的人馬參與守衛山海關這個最後的屏障才能夠讓他安心。

兵部尚書熊明遇提議征調黃漢的永平援兵營交予張春指揮同樣被崇禎以“紅旗軍”中新兵太多需要時日訓練為由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