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2 / 2)

想必年輕的皇帝見到黃漢如此煽情的奏疏應該會被感動,成功、成仁那是意,黃漢和“紅旗軍”全體都在盡力而為,都願意為國而戰。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此時不矯情成功後怎麼會得到厚賜?

不是黃漢苛求高官厚祿,而是在這個時代無權無勢就是個任人宰割的渣渣,要做大事就必須獲得更高的權位,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所有為自己賣命的袍澤負責。

婁允得知黃漢又要玩偷襲,激動得手舞足蹈,他立刻抱拳道:“黃大人,方公公,卑職請求帶著錦衣衛參戰請求批準。”

黃漢道:“婁大人有意去遼南殺敵本官當然支持,隻不過本官認為你應該火速陪同方公公回京請旨後再做打算。本官估摸著聖子要用錦衣衛去旅順口督戰。”

方正化已經看完了黃漢請他帶回的奏疏,知道聯合東江鎮攻打金州是計劃之一,認為皇帝派錦衣衛和東廠前去督戰應該是十之八九。

哪怕子沒有這個意圖,隻要自己主動請旨帶著一些人馬前去旅順口參戰,皇帝應該很高興,不但會同意自己的請求,當場給封賞都大有可能。

他道:“婁大人莫急,這一次用不著私自行動,咱家回京後肯定會要到去參與攻打金州的機會,屆時一定會帶上你同去旅順口。”

婁允樂滋滋答應道:“卑職遵命,卑職全仰仗公公栽培,跟著公公一定會奮勇殺敵。”

大明修建大淩河城的開工日期提前了幾個月,後金方麵不是麻木不仁,而是謀而後動。

大淩河城他們打下來兩次,不介意再打一次,他們之所以沒有趁著城池修到半途之時出擊是因為有顧慮。

在大淩河集結的大明軍民實在太多,不下於六萬,其中還有在渾河血戰打出軍威的白杆兵七千,紅歹是認為此時率領大金軍趕去大淩河會戰勢必會麵臨惡戰。

縱然紅歹是有信心,知道最後的勝利肯定屬於大金,他也不能過多消耗八旗軍,況且他一直在盤算著如何奪城,至今才有了決斷。

他知道明軍不可能始終都有六萬軍民堅守一座城池,那些客兵早晚都要撤離,最後跟大金軍幹仗的應該是老對手也是老朋友祖大壽帶領的關寧軍。

果不其然,七月上旬,協防、勞作的四萬餘軍民撤離了大淩河一線,如今探報表明,駐守大淩河城的果然是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等等遼東將領帶領一萬五千關寧軍駐防。

大淩河城的存在使得紅歹是如鯁在喉,他已經想好了作戰計劃,圍點打援,在拿下大淩河城的同時爭取更多殲滅明軍是最終目標。

他立即征調大軍,包括蒙古兵在內集結了超過五萬大軍,崇禎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建奴、韃子聯軍從沈陽出發,豎日便渡過遼河,拉開了淩河之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