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安置銀加田產,每一位傷殘退伍兵黃漢給予的價值已經達到二百四十兩白銀。
他們家庭的直係親屬還會免除一切徭役,按理如此安排,傷殘軍人下半輩子最起碼衣食無憂。
可是太多退伍兵愛上了“紅旗軍”這個集體,如今一個個如同沒了娘的孩子般感到茫然。
中秋節,在敲鑼打鼓聲和鞭炮聲中,黃漢高調組織了大規模的送溫暖行動。
他親自帶著“紅旗軍”官佐走家串戶慰問傷殘軍人,慰問烈士遺屬,通過實地察看了解退伍兵生活現狀,現場解決傷殘軍人和烈士家屬麵臨的實際困難。
一連走了幾十家,這些軍人都懷著感恩的心,見到家主登門看望一個個激動不已,沒有人對現狀不滿,人人給黃漢磕頭行大禮。
許多烈士家屬都要求家主給家裏的少年一個學兵名額,因為他們發現那些十幾歲的半大孩子每習文練武進步很快,認為自家子侄能夠成為少年學兵前途不可限量。
這是好事啊!烈士直係親屬跟“紅旗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子侄的忠誠度毋庸置疑。
黃漢當即表態,每一個烈屬家庭都可以送一個十二到十五歲的男孩子加入少年學兵隊伍,放寬錄取標準,隻要不是傻子和殘疾人基本上都會留下。
烈屬得到了家主的明確答複頓時歡呼雷動,家裏的適齡男孩子頓時精神抖擻。
大多數傷殘退伍兵都表態,哪怕他們已經榮退,但依舊不會放鬆訓練自己。
如果家主麵臨惡戰需要他們這些老兵,他們會毫不猶豫穿上甲衣重返戰場。
果然曾經為國家付出的人才是對國家最有感情的,黃漢深有感觸,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平凡的英雄們流過血後永遠不要流淚。
許多退伍兵都想著留黃漢在家裏吃一頓飯,黃漢由於時間緊婉言拒絕了。
因為安排的最後一家是退役的“紅旗軍”最高官,也是資格最老的黃四方家,黃漢準備跟他好好喝一杯。
送溫暖乃是一種親民舉措,當然是從基層做起,從退役的普通戰士開始。
黃四方乃是正六品武官因此安排在最後一個,他由於丟了一支胳膊退役,剛剛被安排在開平鎮管理民事,中秋節過後就會去上任。
黃四方知道家主會來早就預備了酒菜等得心焦,發現黃漢帶著憨子、宋鵬飛幾個人出現之時不由得熱淚盈眶。
這就是第一次上陣衝殺的陣容,他腦海裏浮現出黃漢一馬當先,憨子緊隨其後,他和楊漢威、楊大年緊張得顫抖還是義無反顧打馬如飛,當時宋策馬在他們身後當傳令兵,反而從容淡定。
念往昔,歎今吾,黃四方看了看缺了右臂的衣袖一聲歎息。
六個人高高興興喝酒,都是老兄弟當然無話不談,黃四方吐露出不耐煩去管民事想著還留著軍隊裏的想法。
他認為身上的傷不打緊,唯一存在的困難就是丟了右臂沒辦法射箭,這段時間他在苦練左手刀法。他也能寫會算,即便不能上陣留在軍隊裏管理軍需糧草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