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黃漢好殺,也不是他不願意給漢人洗心革麵的機會,而是眾目睽睽之下要是徇私不處置明目張膽投降建奴的在職官吏。
不僅僅難以堵住悠悠之口,也無法教育大眾,殺一儆百震懾漢奸賣國賊那是必須的,也是朝廷需要的一種了結方式。
高有謀和王展鵬兩人,一個采取懷柔政策,一個采取剝皮抽筋從骨頭裏也要炸出油的做派,“紅旗軍”的利益正在擴大化。
黃漢不會把所有的好處都笑納,此時已經送了鄭國昌價值五萬兩銀子的金銀財寶,並且表示追贓正在進行中接下來還會有不少。
至於鄭國昌得到這些錢財是準備全部入賬還是截留一部分,黃勝不會管,也管不著。
明朝末年貪墨成風,要一個從二品大員做清流談何容易,不刻意去貪腐,單單迎來送往花費的銀子就不知凡幾,銀子從何來?總不會是官員從自己家帶來的。
鄭國昌這個人還不錯,一般情況下有氣節肯慷慨赴死的士大夫大多數不是極度貪婪之人。他得到了大量銀子,手頭上寬裕了,多多少少會用之於民。
新上任的盧龍知縣最近在忙著收取契稅辦田畝變更的手續,那是許多無主之地被黃漢搶占了,許多還有主人的良田也被所有者轉讓給了黃家。
縣太爺當然沒有吃虧,笑納了幾百畝地肥水美的下田。
大明朝世家大族的財產很大一部分是體現在田產上,那些投降後金又逃過阿敏大屠殺的原大明現職官吏會被明正典刑,田產、財產會被充公、家裏的女人會被充入教坊司。
但是朝廷何以得知這些士大夫、士紳名下究竟有多少財產、田產?給朝廷意思意思就行了,黃漢和各級官吏合作上下其手,於是乎,黃家就成為了永平府大地主之一。
黃漢知道在即將亡國的時刻,刻意置辦田產簡直就是個傻瓜,這東西又帶不走。
但是為了麵臨餓肚子的千萬漢人,不采取屯田養民的方式還能如何?
他懂規模種植的好處,因此盡可能把自己擁有的田畝連片,其間夾雜著其他有頭臉的現任官員家的田產也不要緊。
派出高有謀和鄭孝文采取不讓對方吃虧用良田置換的辦法,基本上沒有辦不成的事。
畢竟這年頭不知變通的達官貴人少之甚少,新貴黃漢派出現任藩台大人的公子和前任遼東經略的長子來協商調換田畝,人家給足條件,自家根本不吃虧,此時不做順水人情,豈不是給自己埋下禍根?
有了自己控製的田畝,又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下一步當然是進行科學治理,爭取能夠增產增收。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是漢人根深蒂固的共識,如何在明末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保證收成關係到“紅旗軍”往後的發展,修建溝渠形成灌溉體係,讓得到的田畝旱澇保收是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