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2 / 2)

黃漢采取秋後算總賬的辦法追究永平府從賊的各級武官和土財主的罪責,願意讓出手裏已經侵吞的軍田可以法外開恩,冥頑不靈者以賣國罪論處,想必搞到手大量田畝沒有大問題。

明末土地兼並已經白熱化,失地農民何其多也,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集團手中,由於士大夫有減免田賦優待,導致國家可以收稅的田畝逐年減少,導致朝廷用度入不敷出。

不破不立,世界上本沒有絕對的壞事和好事,後金軍劫掠京畿導致人口損失不下百萬有利於緩和土地矛盾。

畢竟諸多擁有大量田畝的士大夫也死於兵荒馬亂,還有許多人投降了建奴,他們即便不死也即將麵臨秋後算賬。

由此可見打退後金軍之後,永平府地界應該是地多民少的狀態,然後就會出現新貴瓜分無主之田畝。

不好意思,黃漢也應該是新貴之一,再有鄭國昌這個右布政使、劉之綸這個順巡撫包庇,分潤勝利果實之時得到大實惠應該水到渠成。

之所以京畿之地在建奴第一次入寇退兵後沒有快速重建,是因為大明的統禦力極其薄弱,老百姓得不到救濟隻能自生自滅,許多身強力壯的漢子當然不可能安心等死。

於是乎嘯聚山林的響馬、流賊、山大王層出不窮,地方上秩序混亂,導致老百姓無法安心生產,結局就是大量良田荒蕪。

這就形成了可笑又可悲明末現狀,一方麵是土地兼並嚴重、升鬥民沒有自己的土地,另一方麵是大量土地拋荒沒有人耕種。

作為擁有現代人見識這個大金手指的黃漢當然知道秩序的重要性,他手裏已經有了“紅旗軍”,有即將擁有一個衛所的軍隊,維持地方上的良好治安當然不費吹灰之力。

有黃漢的資金投入,技術幫扶,又有軍隊做靠山,還有巡撫、布政使撐腰,黃漢把自己染指的地盤經營成為王道樂土不會太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流,無以成江海。有了靠海的地盤,黃漢會用心經營,農工商並舉,假以時日定然碩果累累。

遵化諸將不僅僅得到了封賞,也領到了新任務,馬世龍和吳自勉即將往撫寧開拔,因為孫承宗已經到達撫寧坐鎮指揮,他親自點將其中就有馬、吳二人。

鄭國昌也點將出征,黃漢的“紅旗軍”即將趕去豐潤縣城集結,川軍總兵官鄧玘也被鄭國昌點將,還有尚在路上的七千白杆兵也會趕去豐潤彙合。

劉之綸這個新官上任的順巡撫駐地依舊是遵化,這裏雖然少了一萬餘人馬,但是劉之綸根本不擔心遵化的安危。

因為經過多方信息證實,後金軍主力已經回家了,還留在關內的人馬已經不足一萬,其中八旗甲兵不會超過一半。

後金軍已經由主動進攻變成了消極防禦,除了三屯營、永平、遷安、灤州這四城周邊還是兵荒馬亂,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已經在搶農時播種春麥。